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2.1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 | 第11-13页 |
1.2.2 OFDI逆向技术溢出机理与模式研究 | 第13-15页 |
1.2.3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 | 第15-18页 |
1.2.4 研究趋势与不足 | 第18-19页 |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框架与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21-30页 |
2.1 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作用机理 | 第21-23页 |
2.1.1 直接促进技术研发 | 第21页 |
2.1.2 吸收培养高端人才 | 第21-22页 |
2.1.3 利用东道国市场外部效应 | 第22页 |
2.1.4 研发收益反馈 | 第22-23页 |
2.2 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2.2.1 母国企业自身实力与特征 | 第23-25页 |
2.2.2 东道国环境与融合程度 | 第25-26页 |
2.3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特征 | 第26-30页 |
2.3.1 阶段性特征 | 第26-27页 |
2.3.2 投资地区的分布 | 第27-28页 |
2.3.3 投资产业的选择 | 第28-30页 |
第3章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OFDI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42页 |
3.1 我国OFDI发展现状 | 第30-33页 |
3.2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 第33-42页 |
3.2.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简介 | 第33-35页 |
3.2.2 电子信息产业OFDI的发展 | 第35-42页 |
第4章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2-55页 |
4.1 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框架 | 第42-44页 |
4.1.1 企业当前技术水平 | 第42页 |
4.1.2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 第42-43页 |
4.1.3 企业自主研发 | 第43页 |
4.1.4 企业的规模 | 第43页 |
4.1.5 对外直接投资与其他因素的交叉影响 | 第43-44页 |
4.2 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44-46页 |
4.2.1 模型构建 | 第44-45页 |
4.2.2 分位数回归方法 | 第45-46页 |
4.3 数据来源与变量构建 | 第46-49页 |
4.3.1 数据筛选 | 第46页 |
4.3.2 变量设计和数据来源 | 第46-49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9-55页 |
4.4.1 虚拟变量分位数回归分析 | 第49-50页 |
4.4.2 整体分位数回归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4.4.3 分类分位数回归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5.2.1 企业积极走出去寻求技术 | 第56页 |
5.2.2 企业注重提升技术吸收能力 | 第56-57页 |
5.2.3 企业实施适当OFDI战略 | 第57页 |
5.2.4 政府多方面政策与服务支持 | 第57-58页 |
5.2.5 政府扶持产业内大企业集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