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模型驱动及工作流的ADSS模型复合过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4-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2 模型驱动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中的应用第17-20页
        1.2.1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特征第17-19页
        1.2.2 作物模型模拟过程第19-20页
        1.2.3 模型驱动在作物模型中的应用第20页
    1.3 工作流实现ADSS模型复合的可行性分析第20-23页
        1.3.1 ADSS复合模型元模型和工作流元模型的匹配第21-22页
        1.3.2 实现ADSS模型复合相关理论和技术保障第22-23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第24-25页
        1.5.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5.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5页
    1.6 论文研究重点及特色之处第25-26页
    1.7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二章 基于模型驱动的农业决策系统构建研究第28-45页
    2.1 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第28-30页
        2.1.1 DSS的概念及类型第28-29页
        2.1.2 DSS发展历程第29-30页
    2.2 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第30-35页
        2.2.1 ADSS特征及发展概况第30-31页
        2.2.2 AIDSS的特征及发展研究第31-35页
    2.3 MD-ADSS模型构建研究第35-44页
        2.3.1 MD-DSS中模型的特征及分类第35-36页
        2.3.2 MD-DSS软件开发特征第36-38页
        2.3.3 MD-DSS模型管理研究第38-43页
        2.3.4 MD-DSS中模型计算研究第43-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基于模型驱动思想的农业决策模型计算自动化研究第45-70页
    3.1 基于XML的模型表达存储第45-52页
        3.1.1 基于XML的模型表达存储第45-46页
        3.1.2 基于MathML的模型表达存储第46-49页
        3.1.3 基于XML的模型语义解析第49-52页
    3.2 基于模板的模型表达转换第52-56页
        3.2.1 基于模板的代码自动生成研究第52-53页
        3.2.2 基于T4模板以及动态编译技术的模型格式转换研究第53-56页
    3.3 基于WF工作流的DSS模型复合求解第56-69页
        3.3.1 工作流模型第56-60页
        3.3.2 工作流在科学领域应用研究状况第60-61页
        3.3.3 常见的工作流框架第61页
        3.3.4 WF工作流框架的特点总结第61-67页
        3.3.5 基于ECA规则的工作流模型第67-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基于工作流的农业决策模型复合环境框架设计第70-86页
    4.1 拟解决的系统关键问题第70-72页
        4.1.1 模型表达及转换第70-71页
        4.1.2 ECA规则的制定及转换第71页
        4.1.3 WF工作流设计器构建第71-72页
        4.1.4 模型程序集编译、复合运行第72页
    4.2 系统目标及结构设计第72-73页
        4.2.1 总体设计思路及流程第72页
        4.2.2 系统架构设计第72-73页
    4.3 模块设计第73-85页
        4.3.1 模型创建模块第73-74页
        4.3.2 模型解析模块第74-77页
        4.3.3 模型转换模块第77-83页
        4.3.4 模型复合及运行模块第83-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应用案例分析第86-99页
    5.1 模型验证第86-96页
        5.1.1 模型特征介绍第86-87页
        5.1.2 模型工作流活动生成过程第87-89页
        5.1.3 基于ECA规则的模型复合过程第89-96页
    5.2 结果分析及方法对比第96-98页
    5.3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99-102页
    6.1 讨论第99-100页
    6.2 结论及展望第100-101页
    6.3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作者简历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颖果发育及其对氮素和干旱胁迫响应的研究
下一篇:AT14A在拟南芥响应PEG模拟干旱胁迫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