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政府视角下茶陵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3 研究述评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2 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第18-2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1页
        2.1.1 传统农民的界定第18页
        2.1.2 新型农民的界定第18-19页
        2.1.3 新型职业农民的界定第19-20页
        2.1.4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界定第20-21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1-23页
        2.2.1 政府角色理论第21页
        2.2.2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第21-22页
        2.2.3 公共产品理论第22页
        2.2.4 农民教育理论第22-23页
3 茶陵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现状第23-40页
    3.1 茶陵县基本情况第23-24页
    3.2 茶陵县农村劳动力概况第24-28页
        3.2.1 茶陵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情况第24-27页
        3.2.2 茶陵县农村劳动力规模与结构第27-28页
    3.3 茶陵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概况第28-36页
        3.3.1 茶陵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政策与措施第28-30页
        3.3.2 茶陵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机构与体系第30-31页
        3.3.3 茶陵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投入与支持第31-32页
        3.3.4 茶陵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第32-36页
    3.4 茶陵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问题第36-40页
        3.4.1 政府与市场缺乏有效衔接第36-37页
        3.4.2 培养内容难以满足需求第37-38页
        3.4.3 相关培养主体参与度低第38-39页
        3.4.4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生源不足第39-40页
4 茶陵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0-47页
    4.1 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40-42页
        4.1.1 对新型职业农民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作用认识不足第40页
        4.1.2 服务型政府观念淡薄第40-41页
        4.1.3 政府培训行政指令滞后第41-42页
    4.2 政府对农民缺乏合理的引导第42-43页
        4.2.1 动员农民参训动力不足第42页
        4.2.2 信息接受渠道落后第42-43页
    4.3 政府与相关培养主体之间缺乏协作第43-44页
        4.3.1 政府职能定位模糊第43-44页
        4.3.2 相关培养主体各自为政第44页
    4.4 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外部因素第44-47页
        4.4.1 市场变化日新月异第44页
        4.4.2 城乡二元制度的束缚第44-47页
5 国内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经验与借鉴第47-52页
    5.1 国外培养职业农民的做法第47-49页
        5.1.1 德国的主要做法第47-48页
        5.1.2 美国的主要做法第48页
        5.1.3 韩国的主要做法第48-49页
    5.2 国内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做法第49-50页
        5.2.1 四川新津县的主要做法第49页
        5.2.2 湖南醴陵市的主要做法第49-50页
    5.3 经验借鉴第50-52页
        5.3.1 农民培养做到有法可依第50-51页
        5.3.2 农民培养要注重农民需求第51页
        5.3.3 农民培养经费投入要有保障第51-52页
6 茶陵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研究第52-60页
    6.1 提升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视程度第52-54页
        6.1.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第52页
        6.1.2 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政府战略规划第52-53页
        6.1.3 建立健全现代化培养体系第53页
        6.1.4 以供给侧改革为导向促进政府、市场、社会的三方衔接第53-54页
    6.2 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第54-55页
        6.2.1 增强农民内在参训动力第54-55页
        6.2.2 构建培训信息沟通平台第55页
    6.3 动员社会培养主体齐参与第55-56页
        6.3.1 “政+校”联盟方式第56页
        6.3.2 “政+企”协作方式第56页
    6.4 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环境第56-60页
        6.4.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第56-57页
        6.4.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57-58页
        6.4.3 大力推行农民福利政策第58页
        6.4.4 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第58-60页
结束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资金利用效率研究
下一篇:辱虐管理对新生代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