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投资主体界定 | 第21页 |
2.1.2 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资金界定 | 第21页 |
2.1.3 退耕还林工程产出界定 | 第21页 |
2.1.4 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资金利用效率界定 | 第21-22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3-24页 |
2.2.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 第24页 |
2.2.4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2.5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 第26-28页 |
3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投入产出分析 | 第28-41页 |
3.1 湖南省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完成概况 | 第28-29页 |
3.2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投入分析 | 第29-34页 |
3.2.1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资金总额分析 | 第30-31页 |
3.2.2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资金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3.2.3 湖南省各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资金分析 | 第32-34页 |
3.3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产出分析 | 第34-38页 |
3.3.1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产出总面积分析 | 第34-35页 |
3.3.2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产出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3.3.3 湖南省各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产出分析 | 第36-38页 |
3.4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投入产出比分析 | 第38-39页 |
3.5 小结 | 第39-41页 |
4 基于DEA方法的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率分析 | 第41-52页 |
4.1 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资金利用效率模型 | 第41-43页 |
4.1.1 曼奎斯特指数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模型选择和建立 | 第41-42页 |
4.1.2 退耕还林工程投入指标选取 | 第42-43页 |
4.1.3 退耕还林工程产出指标选取 | 第43页 |
4.2 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要素指标 | 第43-44页 |
4.3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率分析 | 第44-50页 |
4.3.1 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对三大产出贡献分析 | 第45-46页 |
4.3.2 全省各市州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 第46-48页 |
4.3.3 2002-2013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 第48-50页 |
4.4 小结 | 第50-52页 |
5 问题与对策 | 第52-56页 |
5.1 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5.1.1 林业生产技术水平低 | 第52页 |
5.1.2 各市州发展不平衡 | 第52页 |
5.1.3 林业补贴落实不到位 | 第52-53页 |
5.1.4 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管职能弱化 | 第53页 |
5.2 对策和建议 | 第53-56页 |
5.2.1 退耕还林工程资金投入向技术要效率 | 第53页 |
5.2.2 协调市州的平衡发展 | 第53-54页 |
5.2.3 地方、地区之间大力配合 | 第54页 |
5.2.4 改进湖南省资金投入模式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