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光催化技术简介 | 第10-12页 |
1.3 Ag_3PO_4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与表征测试方法 | 第17-24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7-19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19页 |
2.3 样品的制备 | 第19-22页 |
2.3.1 水热法Ag_3PO_4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19-21页 |
2.3.2 多孔Ag_3PO_4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3 Ag_3PO_4/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页 |
2.4 光催化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4-69页 |
3.1 前驱体Ag_4P_2O_7晶体的结构.吸光性及光催化性能表征 | 第24-29页 |
3.2 水热法制备的Ag_3PO_4晶体的表征 | 第29-51页 |
3.2.1 时间对合成磷酸银的影响 | 第29-35页 |
3.2.1.1 样品的XRD表征 | 第29页 |
3.2.1.2 样品的SEM表征 | 第29-31页 |
3.2.1.3 样品的DRS表征 | 第31页 |
3.2.1.4 样品的结晶度计算 | 第31-34页 |
3.2.1.5 样品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3.2.2 温度对合成磷酸银的影响 | 第35-40页 |
3.2.2.1 Ag_3PO_4的XRD表征 | 第35-36页 |
3.2.2.2 Ag_3PO_4的SEM表征 | 第36-37页 |
3.2.2.3 样品的DRS表征 | 第37-38页 |
3.2.2.4 样品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8-40页 |
3.2.3 浓度对合成磷酸银的影响 | 第40-43页 |
3.2.3.1 样品的XRD表征 | 第40页 |
3.2.3.2 样品的SEM表征 | 第40-42页 |
3.2.3.3 样品的DRS表征 | 第42页 |
3.2.3.4 样品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2-43页 |
3.2.4 PH对合成磷酸银的影响 | 第43-47页 |
3.2.4.1 样品XRD表征 | 第43-44页 |
3.2.4.2 样品的SEM表征 | 第44-45页 |
3.2.4.3 样品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5-47页 |
3.2.5 磷酸银晶体的结构 | 第47-49页 |
3.2.6 反应机理的探究 | 第49-51页 |
3.3 离子辅助合成多孔磷酸银 | 第51-60页 |
3.3.1 样品的XRD表征 | 第51页 |
3.3.2 样品的SEM分析 | 第51-52页 |
3.3.3 样品的TEM表征 | 第52-54页 |
3.3.4 样品EDX的表征 | 第54-55页 |
3.3.5 样品的DRS分析 | 第55页 |
3.3.6 样品的BET分析 | 第55-57页 |
3.3.7 反应机理 | 第57页 |
3.3.8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57-58页 |
3.3.9 浓度对合成Ag_3PO_4样品的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58-60页 |
3.3.10 结果与讨论 | 第60页 |
3.4 Ag_3PO_4/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 第60-69页 |
3.4.1 样品的XRD表征 | 第60-62页 |
3.4.2 官能团分析 | 第62页 |
3.4.3 样品SEM的表征 | 第62-63页 |
3.4.4 样品TEM的表征 | 第63-64页 |
3.4.5 样品的荧光表征 | 第64-65页 |
3.4.6 样品DRS的表征 | 第65-66页 |
3.4.7 样品N_2吸附脱附的表征 | 第66-67页 |
3.4.8 样品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67-68页 |
3.4.9 结果与讨论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