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1 课堂问题行为文献综述第11-17页
        1.1.1 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第11页
        1.1.2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第11-13页
        1.1.3 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第13-16页
            1.1.3.1 学生因素第13-14页
            1.1.3.2 家庭因素第14页
            1.1.3.3 学校因素第14-16页
                1.1.3.3.1 教师因素第14-15页
                1.1.3.3.2 课程因素第15页
                1.1.3.3.3 学校环境因素第15-16页
        1.1.4 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第16-17页
    1.2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文献综述第17-19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第19-22页
    2.1 研究假设第19页
    2.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2.3 研究被试第20页
    2.4 研究工具第20-21页
    2.5 实测过程第21页
    2.6 数据处理第21-22页
第三章 研究工具的编制第22-33页
    3.1 问卷项目的编写第22-23页
    3.2 问卷质量指标分析第23-33页
        3.2.1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自我描述分问卷质量指标分析第24-27页
        3.2.2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调查分问卷质量指标分析第27-33页
第四章 研究结果第33-41页
    4.1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第33页
    4.2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差异特点第33-36页
        4.2.1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性别差异第33-34页
        4.2.2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专业差异第34页
        4.2.3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年级差异第34-35页
        4.2.4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生源地差异第35页
        4.2.5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的差异第35页
        4.2.6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综合成绩差异第35-36页
    4.3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第36-41页
        4.3.1 学生因素第36-37页
        4.3.2 家庭因素第37-38页
        4.3.3 学校因素第38-41页
            4.3.3.1 教师因素第38页
            4.3.3.2 课程因素第38-39页
            4.3.3.3 学校环境因素第39-41页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第41-48页
    5.1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分析第41页
    5.2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差异特点分析第41-45页
        5.2.1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性别差异分析第41页
        5.2.2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专业差异分析第41-42页
        5.2.3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年级差异分析第42-43页
        5.2.4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生源地差异分析第43页
        5.2.5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的差异分析第43页
        5.2.6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综合成绩差异分析第43-45页
    5.3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第45-48页
        5.3.1 学生因素第45页
        5.3.2 家庭因素第45-46页
        5.3.3 学校因素第46-48页
            5.3.3.1 教师因素第46页
            5.3.3.2 课程因素第46-47页
            5.3.3.3 学校环境因素第47-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48-57页
    6.1 研究结论第48页
    6.2 对策与建议第48-55页
        6.2.1 学生方面第48-50页
        6.2.2 家庭方面第50-51页
        6.2.3 学校方面第51-55页
            6.2.3.1 教师方面第51-53页
            6.2.3.2 课程方面第53-54页
            6.2.3.3 学校环境方面第54-55页
    6.3 研究意义与创新第55-56页
        6.3.1 研究意义第55页
        6.3.2 研究创新第55-56页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67页
致谢第67-69页
个人简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泥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
下一篇:某住宅建筑风环境及自然通风的CFD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