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水泥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及现状第10页
    1.2 重金属废水常用处理方法第10-11页
        1.2.1 化学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第10-11页
        1.2.2 物理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第11页
        1.2.3 生物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第11页
    1.3 国内外水泥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现状第11-14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第14-15页
2 实验方法与材料第15-22页
    2.1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15-17页
        2.1.1 主要仪器第15页
        2.1.2 主要试剂第15-16页
        2.1.3 实验废水第16页
        2.1.4 实际废水第16-17页
    2.2 废水处理工艺方案第17-18页
        2.2.1 实验废水处理方案设计第17页
        2.2.2 实际废水处理方案设计第17-18页
    2.3 实验分析第18页
    2.4 动力学研究第18-19页
    2.5 正交试验分析第19-21页
    2.6 水泥处理实验废水研究的主要因素第21-22页
3 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实验研究第22-56页
    3.1 水泥处理含铜废水研究第22-28页
        3.1.1 水泥投加量对铜离子去除的影响第22-23页
        3.1.2 搅拌时间对铜离子去除的影响第23-24页
        3.1.3 pH对铜离子去除的影响第24页
        3.1.4 PAC投加量的影响第24-25页
        3.1.5 PAM投加量的影响第25-26页
        3.1.6 水泥处理铜离子的动力学研究第26-28页
    3.2 水泥处理含铅废水研究第28-34页
        3.2.1 水泥投加量对铅离子去除的影响第28-29页
        3.2.2 搅拌时间对铅离子去除的影响第29-30页
        3.2.3 pH对铅离子去除的影响第30-31页
        3.2.4 PAC投加量的影响第31-32页
        3.2.5 PAM投加量的影响第32页
        3.2.6 水泥处理铅离子的动力学研究第32-34页
    3.3 水泥处理含镉废水研究第34-40页
        3.3.1 水泥投加量对镉离子去除的影响第34-35页
        3.3.2 搅拌时间对镉离子去除的影响第35-36页
        3.3.3 pH对镉离子去除的影响第36-37页
        3.3.4 PAC投加量的影响第37-38页
        3.3.5 PAM投加量的影响第38页
        3.3.6 水泥处理镉离子的动力学研究第38-40页
    3.4 水泥处理含锌废水研究第40-46页
        3.4.1 水泥投加量对锌离子去除的影响第40-41页
        3.4.2 搅拌时间对锌离子去除的影响第41-42页
        3.4.3 pH对锌离子去除的影响第42-43页
        3.4.4 PAC投加量的影响第43-44页
        3.4.5 PAM投加量的影响第44页
        3.4.6 水泥处理锌离子的动力学研究第44-46页
    3.5 水泥处理混合废水研究第46-50页
        3.5.1 水泥投加量对混合液处理的研究第46-47页
        3.5.2 搅拌时间对混合液处理的研究第47页
        3.5.3 pH对混合液处理的研究第47-48页
        3.5.4 PAC对混合液处理研究第48-49页
        3.5.5 PAM对混合液处理的研究第49-50页
    3.6 水泥处理重金属废水机理研究第50-55页
    3.7 本章小结第55-56页
4 实际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第56-70页
    4.1 1第56-61页
        4.1.1 1第56-58页
        4.1.2 1第58-61页
    4.2 2第61-68页
        4.2.1 水泥+絮凝剂工艺研究第61-64页
        4.2.2 水泥+石灰+絮凝剂工艺研究第64-68页
    4.3 处理结果第68-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5 结论第70-71页
6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教师职业成长、工作满意度与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