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6 研究区概况 | 第13-17页 |
1.6.1 自然条件概况 | 第13-14页 |
1.6.2 经济社会条件概况 | 第14-15页 |
1.6.3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概况 | 第15-17页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1.1 相关概念 | 第17页 |
2.1.2 中心地理论 | 第17-18页 |
2.1.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8页 |
2.1.4 可达性理论 | 第18页 |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2.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2.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2.2.3 研究述评 | 第22页 |
3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系统构建 | 第22-37页 |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24页 |
3.1.1 构建的原则 | 第23页 |
3.1.2 供给系统指标体系 | 第23-24页 |
3.2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状况 | 第24-34页 |
3.2.1 可利用性指标及评价 | 第24-28页 |
3.2.2 可达性指标及评价 | 第28-34页 |
3.3 综合评价方法 | 第34-35页 |
3.4 综合评价结果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系统构建 | 第37-42页 |
4.1 需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页 |
4.2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状况 | 第37-40页 |
4.2.1 人口结构与文化需求 | 第37-39页 |
4.2.2 经济发展与文化需求 | 第39-40页 |
4.3 综合评价结果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评价 | 第42-47页 |
5.1 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构建 | 第42-43页 |
5.2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 第43页 |
5.3 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 | 第43-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6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6.1 供给层面——“量”与“质”的双提高 | 第47-48页 |
6.1.1 加大资金投入 | 第47页 |
6.1.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第47页 |
6.1.3 改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 第47页 |
6.1.4 促进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 | 第47-48页 |
6.1.5 增强农村文化内生发展能力 | 第48页 |
6.1.6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 第48页 |
6.2 需求层面——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文化素质的双提升 | 第48-50页 |
6.2.1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 第48页 |
6.2.2 促进农民文化自觉 | 第48-5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7.1 结论 | 第50页 |
7.2 展望与不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