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主体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基于“互联网+”的视角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导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关于农业主体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第10-11页
        1.2.2 关于“互联网+农业”第11-14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3 关键点和难点第15页
        1.3.4 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第15-17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7-27页
    2.1 相关概念第17-19页
        2.1.1 农业主体功能区第17页
        2.1.2 现代农业第17-18页
        2.1.3“互联网+农业”第18-19页
    2.2 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第19-25页
        2.2.1 现代农业的特征第19-20页
        2.2.2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第20-21页
        2.2.3 农业多功能性的含义第21-22页
        2.2.4 农业功能系统的协调性第22-24页
        2.2.5 农业多功能性对主体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意义第24-25页
    2.3 理论基础第25-27页
3 农业主体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第27-36页
    3.1 模型构建第27-31页
        3.1.1 适用假设及前提第27-28页
        3.1.2 确定模型变量和参数第28页
        3.1.3 模型推演第28-29页
        3.1.4 模型的系数估计与检验第29-31页
    3.2 要素分析第31-34页
    3.3“互联网+农业”模式的竞争力、优势与风险分析第34-36页
        3.3.1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农业成为“互联网+农业”核心竞争力第34-35页
        3.3.2 优势与风险第35-36页
4 农业主体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36-42页
    4.1 实现农业经济功能的国内支持政策第36-38页
    4.2 实现农业社会功能的国内支持政策第38-39页
    4.3 实现农业生态功能的国内支持政策第39-40页
    4.4 实现农业文化功能的国内支持政策第40页
    4.5 推动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政策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附录第46-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制度差异视角下员工培训成本的承担问题研究
下一篇:合肥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卤代烃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