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关于农业主体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 | 第10-11页 |
1.2.2 关于“互联网+农业”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3 关键点和难点 | 第15页 |
1.3.4 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 第15-17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农业主体功能区 | 第17页 |
2.1.2 现代农业 | 第17-18页 |
2.1.3“互联网+农业” | 第18-19页 |
2.2 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2.1 现代农业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2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 | 第20-21页 |
2.2.3 农业多功能性的含义 | 第21-22页 |
2.2.4 农业功能系统的协调性 | 第22-24页 |
2.2.5 农业多功能性对主体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意义 | 第24-25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3 农业主体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27-36页 |
3.1 模型构建 | 第27-31页 |
3.1.1 适用假设及前提 | 第27-28页 |
3.1.2 确定模型变量和参数 | 第28页 |
3.1.3 模型推演 | 第28-29页 |
3.1.4 模型的系数估计与检验 | 第29-31页 |
3.2 要素分析 | 第31-34页 |
3.3“互联网+农业”模式的竞争力、优势与风险分析 | 第34-36页 |
3.3.1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农业成为“互联网+农业”核心竞争力 | 第34-35页 |
3.3.2 优势与风险 | 第35-36页 |
4 农业主体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6-42页 |
4.1 实现农业经济功能的国内支持政策 | 第36-38页 |
4.2 实现农业社会功能的国内支持政策 | 第38-39页 |
4.3 实现农业生态功能的国内支持政策 | 第39-40页 |
4.4 实现农业文化功能的国内支持政策 | 第40页 |
4.5 推动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政策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附录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