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前列腺癌致病机理的研究概述 | 第10页 |
·Eph 受体及EphA3 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Eph 受体的种类、分子结构及其配体 | 第11页 |
·Eph 受体及其配体Ephrin 和它们的双向信号机制 | 第11-12页 |
·Eph 受体在肿瘤血管发生中的作用 | 第12-13页 |
·Eph 受体对肿瘤进展的作用 | 第13-14页 |
·Rho 家族蛋白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Rho 家族蛋白信号通路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Rho GEF 的结构特征 | 第15页 |
·SGEF 在Rho G 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6页 |
·材料 | 第17-19页 |
·引物合成及序列测定 | 第17页 |
·菌株、细胞株和质粒 | 第17页 |
·细胞培养和转染试剂及耗材 | 第17页 |
·分子生物学工具酶 | 第17-18页 |
·常用分子生物学试剂盒 | 第18页 |
·免疫学常用试剂 | 第18页 |
·常规试剂 | 第1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方法 | 第19-26页 |
·常规PCR 反应、质粒构建和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19页 |
·质粒提取、酶切片断回收、PCR 反应产物的回收 | 第19页 |
·细胞总RNA 的提取 | 第19-20页 |
·反转录PCR(RT-PCR) | 第20页 |
·细胞转染 | 第20页 |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20-21页 |
·Western 印迹分析 | 第21页 |
·MTT 实验 | 第21页 |
·体外迁移-wound-healing 实验 | 第21-22页 |
·荧光共定位 | 第22页 |
·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22-24页 |
·不加Ephrin-A5 诱导的外源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22-23页 |
·加入Ephrin-A5 诱导的外源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23页 |
·内源性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23-24页 |
·GST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 第24页 |
·GST 沉淀(pull-down)分析 | 第24-26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42页 |
·EphA3 和SGEF 二者之间蛋白表达的相互影响 | 第26-29页 |
·LNCaP 细胞中PC-1 高表达对EphA3 和SGEF 表达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LNCaP 细胞中EphA3 高表达对SGEF 表达量的影响 | 第27页 |
·EphA3 对SGEF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27-28页 |
·SGEF 对EphA3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28页 |
·讨论 | 第28-29页 |
·EphA3 和SGEF 相互作用的验证及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共定位 | 第29-39页 |
·co-IP 验证EphA3 和SGEF 存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 | 第30-32页 |
·外源转染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30-31页 |
·内源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 | 第31-32页 |
·GST pull-down 对EphA3 和SGEF 蛋白体外相互作用结构域验证 | 第32-35页 |
·EphA3 和SGEF 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共定位 | 第35-37页 |
·E phA3 和SGEF 荧光质粒载体的构建 | 第35-37页 |
·E phA3 和SGEF 在前列腺癌细胞内共定位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EphA3 胞外配体Ephrin-A5 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 | 第39-42页 |
·Ephrin-A5 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Ephrin-A5 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 第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4.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49-50页 |
引物序列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