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桂林市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导论第8-17页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 研究背景第8-9页
        2. 研究意义第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3页
        1. 国内研究综述第9-12页
        2.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三) 研究结构框架第13-14页
    (四) 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五)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16页
        1. 多中心治理理论综述第15页
        2. 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本文研究中的运用第15-16页
    (六)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二、桂林市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必要性第17-22页
    (一)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9页
        1. 大气污染第17页
        2. 大气污染治理第17-19页
        3. 大气污染治理的手段与方式第19页
    (二) 桂林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必要性第19-22页
        1. 保障当地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第20页
        2. 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需要第20页
        3.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第20-22页
三、桂林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第22-36页
    (一) 桂林大气污染的现状第22-26页
    (二) 桂林市大气污染特征与趋势第26-30页
        1. PM2.5为首要污染物,所占比例大第26-28页
        2. 大气污染的季节性明显第28-29页
        3. 不同点位污染水平存在差异第29-30页
    (三) 桂林市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第30-36页
        1. 污染源方面第30-33页
        2. 扩散条件第33-36页
四、桂林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分析第36-48页
    (一) 大气污染治理的举措及成效第36-41页
        1. 桂林市政府对大气污染治理实施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第36-39页
        2. 企业对大气污染治理实施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第39-40页
        3. 社会公众对治理大气污染所采取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第40-41页
    (三) 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第41-45页
        1. 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时存在的问题第41-43页
        2. 企业治理大气污染时存在的问题第43-44页
        3. 社会公众治理大气污染时存在的问题第44-45页
    (三) 大气污染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5-48页
        1. 政府治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5-47页
        2. 企业治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7页
        3. 社会公众在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7-48页
五、国外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及其启示第48-53页
    (一) 美国-洛杉矶对大气污染的治理经验第49页
        1. 法律保障第49页
        2. 引入市场机制第49页
        3. 创新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第49页
    (二) 英国-伦敦对雾霾的治理经验第49-51页
        1. 法律完善第50页
        2. 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第50页
        3. 改善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第50页
        4. 注重协同治理第50-51页
    (三) 对桂林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启示第51-53页
        1. 不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第51页
        2. 实现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第51页
        3. 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51-52页
        4. 改善公共交通,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第52-53页
六、完善桂林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第53-57页
    (一) 落实政府部门治理责任,强化沟通协作第53页
        1. 强化问责,狠抓落实第53页
        2. 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沟通机制第53页
    (二) 加大对环保行业和技术的补贴力度第53-54页
    (三) 严控机动车污染,优化城市交通第54页
        1. 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放量第54页
        2. 优化城市绿色交通建设第54页
    (四) 深化企业责任意识第54-55页
    (五) 推进信息公开,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第55-57页
        1. 加强大气污染和防治的科普宣传第55页
        2. 发展我市的环保组织第55页
        3. 环境信息公开及时,提高信息质量第55-57页
七、结论与展望第57-58页
注释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第62-6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色马铃薯乳酸饮料工艺的研究
下一篇:东莞市残疾儿童康复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