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弦支穹顶的组成和分类 | 第8-9页 |
1.3 弦支穹顶结构的特点 | 第9-10页 |
1.4 国内外弦支穹顶结构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 | 第10-13页 |
1.4.1 国外弦支穹顶结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2 国内弦支穹顶结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3 工程应用 | 第12-13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弦支穹顶结构有限单元法 | 第15-24页 |
2.1 弦支穹顶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单元法 | 第15-20页 |
2.1.1 空间杆单元刚度矩阵 | 第15-17页 |
2.1.2 空间梁单元刚度矩阵 | 第17-19页 |
2.1.3 索单元计算 | 第19-20页 |
2.2 结构总刚度矩阵 | 第20-21页 |
2.3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 第21-22页 |
2.4 弦支穹顶结构动力稳定判别分析方法 | 第22页 |
2.5 弦支穹顶结构的动力失稳判定准则 | 第22-23页 |
2.6 阻尼 | 第23-24页 |
第3章 地震作用下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24-59页 |
3.1 弦支穹顶结构多点激励的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3.1.1 多点激励下弦支穹顶结构的平衡方程 | 第24-25页 |
3.1.2 支座大质量法计算原理 | 第25-26页 |
3.2 地震波的选择与调整 | 第26-31页 |
3.2.1 地震波的选择 | 第26-28页 |
3.2.2 地震动强度指标 | 第28-31页 |
3.3 计算模型 | 第31页 |
3.4 EI-Centro地震波对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影响 | 第31-44页 |
3.4.1 水平单向地震激励下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31-35页 |
3.4.2 水平双向地震激励下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35-40页 |
3.4.3 三向地震激励下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40-44页 |
3.5 Taft地震波对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影响 | 第44-57页 |
3.5.1 水平单向地震激励下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44-48页 |
3.5.2 水平双向地震激励下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48-52页 |
3.5.3 三向地震激励下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52-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温度变化对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性能影响研究 | 第59-78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温度作用概述 | 第59-61页 |
4.2.1 温度荷载的分类 | 第60页 |
4.2.2 温度作用计算理论 | 第60-61页 |
4.3 温度变化下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性能分析 | 第61-70页 |
4.3.1 温度变化对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上层网壳的影响 | 第61-63页 |
4.3.2 温度变化对预应力拉索的影响 | 第63-65页 |
4.3.3 温度变化对径向索的影响 | 第65-68页 |
4.3.4 温度变化对支座反力的影响 | 第68-70页 |
4.4 温度变化下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70-75页 |
4.4.1 特征值屈曲分析 | 第70-73页 |
4.4.2 非线性屈曲分析 | 第73-75页 |
4.5 考虑温度与地震耦合作用对结构的影响 | 第75-77页 |
4.5.1 温度与地震耦合作用对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影响 | 第75-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5.1 结论 | 第78-79页 |
5.2 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