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词论文

周邦彦歌妓词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5页
    (一) 选题的缘由第9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三) 研究思路第10-11页
    (四) 研究综述第11-15页
        1. 关于宋代歌妓词研究第11页
        2. 关于周邦彦及其词作的研究第11-13页
        3. 关于周邦彦的歌妓词研究第13-15页
一、歌妓、歌妓词简介第15-18页
    (一) 歌妓第15页
    (二) 歌妓类型第15-16页
    (三) 宋代歌妓传唱的场所第16页
    (四) 歌妓词的定义第16-18页
二、周邦彦歌妓词简述、创作历程和创作内外因第18-26页
    (一) 周邦彦歌妓词简述第18页
    (二) 周邦彦歌妓词的创作历程第18-20页
        1. 太学时期歌妓词第18-20页
        2. 太学时期后的歌妓词第20页
    (三) 周邦彦歌妓词的创作内外因第20-26页
        1. 内因第21-23页
        2. 外因第23-26页
三、周邦彦歌妓词创作特点分析:“化俗为雅”第26-35页
    (一) 花间俗词第26-27页
    (二) 柳永的俗第27-29页
    (三) 周邦彦“化俗为雅”第29-35页
        1. 内容题材上:不写欲而写情第29-30页
        2. 表达方式上:含蓄委婉不直露第30-31页
        3. 语言上:使事用典,典雅清丽第31-32页
        4. 音律上:音律协美第32-33页
        5. 视角态度上:审美态度第33-35页
四、周邦彦歌妓词“革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和不足之处第35-41页
    (一) 革上启下的历史地位第35-38页
        1. 革上:变俗为雅、雅之更雅第35-36页
        2. 启下:对后世雅词影响第36-38页
    (二) 不足之处第38-41页
结语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45-46页
后记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屠隆“自况”戏曲研究
下一篇:明清文姬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