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屠隆“自况”戏曲研究的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屠隆戏曲研究的综述 | 第11-14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从“自况”看屠隆的戏曲创作 | 第15-20页 |
第一节 关于明代“自况”戏曲的界定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屠隆“自况”戏曲创作的概况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屠隆的“自况”戏曲及其创作背景 | 第20-25页 |
第一节 隆万政治与屠隆的仕途生活 | 第20-22页 |
一、党争之下举步维艰 | 第20页 |
二、仕途之路坎坷曲折 | 第20-22页 |
第二节 三教融合的盛行与屠隆的佛道思想 | 第22-25页 |
一、社会风气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成长坏境的熏陶 | 第23页 |
三、佛道活动的作用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屠隆“自况”戏曲的思想内涵 | 第25-34页 |
第一节 宣扬儒释道融合的哲学思想 | 第25-28页 |
一、张扬三教合一的思想 | 第25-26页 |
二、表明以佛为尊的立场 | 第26-28页 |
第二节 表现对社会及人生的批判思想 | 第28-31页 |
一、写奸邪受罚,宣扬佛家因果有报应 | 第28-30页 |
二、叙世事无常,抒发人生祸福皆虚幻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寄寓对文人才士悲惨命运的同情 | 第31-34页 |
一、才华横溢,空怀报国济世之心 | 第31-32页 |
二、个性疏狂,终究不为世俗所容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屠隆“自况”戏曲的艺术技巧 | 第34-61页 |
第一节 反映自我的题材选择 | 第34-37页 |
一、撰传奇,阐佛理为写心 | 第34-35页 |
二、叙往事,托他名因喻己 | 第35-37页 |
第二节 独特巧妙的结构艺术 | 第37-40页 |
一、挫折与补偿的情节设置 | 第37-39页 |
二、循例与新变的叙事结构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寄托个人理想的家眷群体 | 第40-46页 |
一、随夫修行的贤良妻妾 | 第41-43页 |
二、孝顺忠义的木清泰之子 | 第43-44页 |
三、仙骨天成的蒙曜之女 | 第44-46页 |
第四节 符合文人审美趣味的曲词 | 第46-61页 |
一、曲美词雅,诗意浓郁 | 第46-50页 |
二、白多曲少,各尽其能 | 第50-55页 |
三、南北合套,张弛有度 | 第55-61页 |
第五章 屠隆“自况”之剧在戏曲发展中的影响及意义 | 第61-64页 |
第一节 屠隆“自况”戏曲对“戏曲文人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 第61-63页 |
第二节 屠隆“自况”戏曲对舞台演出的影响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后记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