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高温(火灾)环境下钢材及混凝土基本理论 | 第18-27页 |
2.1 高温(火灾)下混凝土基本理论 | 第18-23页 |
2.1.1 热工性能 | 第18-19页 |
2.1.2 力学性能 | 第19-23页 |
2.2 高温(火灾)下钢材基本理论 | 第23-26页 |
2.2.1 热工性能 | 第23-24页 |
2.2.2 力学性能 | 第24-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高温(火灾)环境下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相关理论及计算 | 第27-41页 |
3.1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简介 | 第27页 |
3.1.1 钢管混凝土柱 | 第27页 |
3.1.2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 | 第27页 |
3.2 高温(火灾)下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影响参数分析 | 第27-28页 |
3.2.1 构件长细比 | 第27页 |
3.2.2 构件截面尺寸 | 第27-28页 |
3.2.3 受火时间 | 第28页 |
3.2.4 构件的材料强度 | 第28页 |
3.2.5 保护层厚度 | 第28页 |
3.3 高温(火灾)下方钢管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 第28-31页 |
3.4 高温(火灾)下钢管混凝土十字形柱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31-35页 |
3.4.1 截面分割法 | 第31-33页 |
3.4.2 等效面积法 | 第33-34页 |
3.4.3 截面叠加法 | 第34-35页 |
3.4.4 连乘法 | 第35页 |
3.5 高温(火灾)下钢管混凝土十字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 第35-40页 |
3.5.1 计算模型简介 | 第35-36页 |
3.5.2 相关说明及计算假设 | 第36页 |
3.5.3 理论分析及计算 | 第36-39页 |
3.5.4 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高温(火灾)环境下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有限元分析 | 第41-60页 |
4.1 有限元分析简介 | 第41-42页 |
4.2 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42-46页 |
4.2.1 热-力耦合问题的一般理论 | 第42页 |
4.2.2 热力耦合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4.2.3 直接热力耦合分析技术 | 第43-46页 |
4.3 有限元模型的单元选择及材料参数的确定 | 第46-50页 |
4.3.1 钢材的单元选择及材料参数 | 第46-48页 |
4.3.2 混凝土材料的单元选择及材料参数 | 第48-50页 |
4.3.3 接触面单元的定义 | 第50页 |
4.4 钢管混凝土十字形柱轴压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50-57页 |
4.4.1 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4.4.2 模型求解 | 第51-57页 |
4.4.3 模型运行结果及分析 | 第57页 |
4.5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钢管混凝土柱的加固修复 | 第60-68页 |
5.1 钢管混凝土柱的加固修复技术 | 第60-65页 |
5.1.1 钢管混凝土柱的加固方法分析 | 第60页 |
5.1.2 FRP在钢管混凝土柱加固中的应用 | 第60-61页 |
5.1.3 FRP加固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分析 | 第61-65页 |
5.1.4 结论 | 第65页 |
5.2 火灾下钢管混凝土柱的加固修复技术 | 第65-67页 |
5.2.1 防火构造措施 | 第65-66页 |
5.2.2 火灾后加固修复方法分析 | 第66-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热力耦合作用下足尺钢管混凝土十字形柱试验方案设计 | 第68-77页 |
6.1 试验目的 | 第68页 |
6.2 试验试件的设计 | 第68-70页 |
6.2.1 试件截面确定 | 第68-69页 |
6.2.2 试件材料 | 第69页 |
6.2.3 防火保护层厚度 | 第69-70页 |
6.3 试验装置及其相关系统 | 第70-73页 |
6.3.1 试验装置 | 第70-71页 |
6.3.2 加载系统 | 第71-72页 |
6.3.3 火灾试验多功能测试系统 | 第72-73页 |
6.3.4 燃烧控制系统 | 第73页 |
6.4 试验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元件 | 第73-74页 |
6.4.1 试验测点布置 | 第73-74页 |
6.4.2 数据测量元件 | 第74页 |
6.5 试验内容 | 第74-76页 |
6.5.1 试验过程 | 第74-75页 |
6.5.2 数据采集 | 第75-76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结论 | 第77-78页 |
7.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