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通风、除尘、空气净化、除湿论文--自然通风论文

基于热舒适评价模型合肥地区自然通风潜力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23页
        1.1.1 热舒适评价标准研究现状第14-18页
        1.1.2 国内外的自然通风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18-21页
        1.1.3 建筑自然通风潜力评估方法研究现状第21-23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1.3 课题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模型的建立第25-36页
    2.1 传统的热舒适模型简介第25-26页
    2.2 自然通风的热适应性模型第26-27页
    2.3 合肥地区自然通风的热中性温度及室内舒适温度统计分析第27-31页
        2.3.1 室外月平均温度统计第27-28页
        2.3.2 自然通风室内舒适温度限值统计分析第28-30页
        2.3.3 合肥地区室外月平均温度及自然通风室内舒适温度规律及分析第30-31页
    2.4 基于适应性模型的合肥地区自然通风室内热舒适区第31-35页
        2.4.1 典型气象年数据的选取第31-32页
        2.4.2 合肥地区自然通风的热中性温度及室内舒适温度限值第32-34页
        2.4.3 合肥地区基于适应性模型的自然通风舒适图第34页
        2.4.4 合肥地区室内舒适温度的选取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基于人体热舒度的合肥地区室外空气焓值规律及焓频值统计第36-43页
    3.1 建立室外空气焓值理论分析模型第36-37页
        3.1.1 标准年气象参数选取第36页
        3.1.2 建立焓值计算模型第36-37页
    3.2 合肥地区室外空气焓值分布规律分析第37-39页
        3.2.1 室外空气焓值计算第37-38页
        3.2.2 室外空气焓值分布规律第38-39页
    3.3 满足人体Ⅰ、Ⅱ级热舒适要求焓频值统计及分析第39-41页
        3.3.1 焓频法第39页
        3.3.2 统计焓频值分布特征第39-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基于热适应模型的合肥地区自然通风潜力分析—以办公建筑为例第43-51页
    4.1 自然通风应用潜力分析原理第43-46页
        4.1.1 建筑热平衡原理第43页
        4.1.2 室外空气温度范围的确定第43-45页
        4.1.3 最高焓湿量的确定第45页
        4.1.4 通风量计算第45-46页
    4.2 合肥地区自然通风潜力分析第46-49页
        4.2.1 建立自然通风潜力分析评估方法第46页
        4.2.2 自然通风有效性统计及分析第46-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基于DEST软件以合肥地区办公建筑为例进行自然通风节能潜力分析第51-60页
    5.1 DeST软件介绍第51-53页
        5.1.1 DeST软件简介第51页
        5.1.2 DeST软件特点第51-52页
        5.1.3 本次DEST模拟的主要计算模块结构第52-53页
    5.2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53-56页
    5.3 自然通风下焓频值模拟分析第56-57页
        5.3.1 焓频模拟结果分布特征第56-57页
        5.3.2 统计值与模拟值对比分析第57页
    5.4 办公建筑自然通风下能耗模拟分析第57-59页
        5.4.1 模拟分析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的设定第57-58页
        5.4.2 建筑能耗的数据分析第58-59页
    5.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主要结论第60-61页
    6.2 研究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致谢第68-69页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穿越未知的亚洲》第一章至第二章翻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生活在中国人中间》第十五至十六章及《中国北方游记》第十三章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