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4-25页 |
1.1 栎树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1.1 栎树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 第14-15页 |
1.1.2 引种栽培现状 | 第15页 |
1.1.3 园林应用 | 第15-16页 |
1.2 秋色叶树种 | 第16-18页 |
1.2.1 秋色叶树种定义 | 第16页 |
1.2.2 秋色叶植物的园林应用 | 第16-18页 |
1.3 彩叶植物呈色机理研究 | 第18-21页 |
1.3.1 彩叶植物叶片呈色色素研究 | 第18-19页 |
1.3.2 彩叶植物糖代谢的研究 | 第19页 |
1.3.3 彩叶植物蛋白质的研究 | 第19-20页 |
1.3.4 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 第20-21页 |
1.3.5 抗氧化系统研究 | 第21页 |
1.4 彩叶植物叶色的测量 | 第21-22页 |
1.5 彩叶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 | 第22-24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25-26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6-32页 |
2.3.1 转色期相关物质的动态变化 | 第26-29页 |
2.3.1.1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3.1.2 花色素苷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1.3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1.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1.5 叶色的测定 | 第29页 |
2.3.2 转色期花色素苷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测定 | 第29页 |
2.3.2.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第29页 |
2.3.2.2 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的测定 | 第29页 |
2.3.3 栎树叶片抗氧化酶系统测定 | 第29-31页 |
2.3.3.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提取与测定 | 第29-30页 |
2.3.3.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30页 |
2.3.3.3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2.3.4 栎树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31页 |
2.3.4.1 不同季节光合日变化测定 | 第31页 |
2.3.4.2 转色期光合特性测定 | 第31页 |
2.3.4.3 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测定 | 第31页 |
2.3.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58页 |
3.1 栎树叶片转色期生理指标时序性变化 | 第32-42页 |
3.1.1 色素含量的变化 | 第32-37页 |
3.1.1.1 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32-33页 |
3.1.1.2 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 第33-34页 |
3.1.1.3 花色素苷含量变化 | 第34页 |
3.1.1.4 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比值的变化 | 第34-35页 |
3.1.1.5 花色素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间比值的变化 | 第35-37页 |
3.1.2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第37页 |
3.1.3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第37-38页 |
3.1.4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蛋白质与花色素苷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3.1.5 叶色参数的变化 | 第39-40页 |
3.1.6 栎树叶片色素与叶色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2页 |
3.2 栎树叶片转色期花色素苷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变化 | 第42-44页 |
3.2.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 | 第42-43页 |
3.2.2 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变化 | 第43-44页 |
3.3 栎树叶片转色期抗氧化酶系统研究 | 第44-46页 |
3.3.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 | 第44-45页 |
3.3.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 | 第45-46页 |
3.3.3 丙二醛含量变化 | 第46页 |
3.4 栎树转色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 第46-49页 |
3.4.1 转色期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 第46-47页 |
3.4.2 转色期胞间CO_2浓度的变化 | 第47页 |
3.4.3 转色期气孔导度的变化 | 第47-48页 |
3.4.4 转色期蒸腾速率的变化 | 第48-49页 |
3.5 栎树不同季节光合特性日变化的研究 | 第49-58页 |
3.5.1 不同季节环境因子日变化 | 第49页 |
3.5.2 夏秋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比较 | 第49-50页 |
3.5.3 夏秋季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比较 | 第50-51页 |
3.5.4 夏秋季气孔导度日变化比较 | 第51-52页 |
3.5.5 夏秋季蒸腾速率日变化比较 | 第52-53页 |
3.5.6 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3-55页 |
3.5.7 夏秋季对光照的响应 | 第55-58页 |
3.5.7.1 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的比较 | 第55-56页 |
3.5.7.2 表观量子效率(AQY)的比较 | 第56页 |
3.5.7.3 光补偿点(LCP)的比较 | 第56-57页 |
3.5.7.4 光饱和点(LSP)的比较 | 第57-58页 |
4 讨论 | 第58-65页 |
4.1 栎树叶片转色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 第58-62页 |
4.1.1 色素含量与叶色的关系 | 第58-59页 |
4.1.2 叶片内含物对叶色的影响 | 第59-60页 |
4.1.3 叶色参数与呈色的关系 | 第60-61页 |
4.1.4 花色素苷相关合成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 | 第61-62页 |
4.2 栎树转色期叶色变化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关系 | 第62-63页 |
4.3 栎树光合特性的探讨 | 第63-65页 |
4.3.1 转色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 第63-64页 |
4.3.2 不同季节光合特性的比较 | 第64-65页 |
5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附图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