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多系统相对定位算法研究与软件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1.2 GPS、GLONASS与BDS系统现状 | 第12-15页 |
1.2.1 GPS导航定位系统 | 第12-13页 |
1.2.2 BDS导航定位系统 | 第13-14页 |
1.2.3 GLONASS导航定位系统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GNSS组合观测值理论 | 第15-16页 |
1.3.2 GNSS相对定位函数模型 | 第16-17页 |
1.3.3 GNSS整周模糊度的固定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GNSS定位的基本理论 | 第19-34页 |
2.1 GNSS组合基本观测方程 | 第19-20页 |
2.1.1 码伪距观测方程 | 第19页 |
2.1.2 载波相位观测方程 | 第19-20页 |
2.2 GNSS组合观测值 | 第20-26页 |
2.2.1 观测值的差分组合 | 第20-21页 |
2.2.2 观测值双频线性组合 | 第21-24页 |
2.2.3 观测值三频线性组合 | 第24-26页 |
2.3 GNSS主要误差源及改正方法 | 第26-34页 |
2.3.1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 第26-28页 |
2.3.2 与大气传播有关的误差 | 第28-31页 |
2.3.3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 第31-32页 |
2.3.4 其他误差 | 第32-34页 |
3 GNSS基线解算理论与方法研究 | 第34-65页 |
3.1 GNSS数据预处理 | 第34-41页 |
3.1.1 GNSS时空参考基准 | 第34-38页 |
3.1.2 GNSS卫星坐标 | 第38-39页 |
3.1.3 GNSS相位观测值的周跳处理方法 | 第39-41页 |
3.2 GNSS基线解算函数模型 | 第41-51页 |
3.3 GNSS定位的随机模型 | 第51-56页 |
3.4 数据分析 | 第56-65页 |
3.4.1 不同定权方法对定位的影响 | 第56-58页 |
3.4.2 不同高度截止角对定位的影响 | 第58-60页 |
3.4.3 GNSS基线解算性能分析 | 第60-65页 |
4 软件实现与性能分析 | 第65-76页 |
4.1 软件的编写 | 第65页 |
4.1.1 编程环境 | 第65页 |
4.1.2 编程风格 | 第65页 |
4.2 软件设计 | 第65-68页 |
4.2.1 功能及模块设计 | 第65-67页 |
4.2.2 流程设计 | 第67-68页 |
4.3 软件的运行 | 第68-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76页 |
5.2 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 | 第76-77页 |
5.3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个人简历及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