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论文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第17-19页
        1.4.1 论文研究难点第17-18页
        1.4.2 论文研究创新点第18-19页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相关概念界定第19-27页
    2.1 高中时政教育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时政教育概念界定第19页
        2.1.2 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概念界定第19-20页
    2.2 时政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关系第20-21页
        2.2.1 时政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联系第20-21页
        2.2.2 时政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区别第21页
    2.3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特点第21-23页
        2.3.1 教育内容的时效性与综合性第21-22页
        2.3.2 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与实践性第22页
        2.3.3 教育过程的创造性与艺术性第22-23页
        2.3.4 教育对象的动态性与复杂性第23页
    2.4 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理论依据第23-27页
        2.4.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23-24页
        2.4.2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第24页
        2.4.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4-27页
3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的理念及重要性第27-33页
    3.1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理念第27-28页
        3.1.1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时政教育第27页
        3.1.2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中时政教育第27-28页
    3.2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的必要性第28-29页
        3.2.1 学科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第28页
        3.2.2 内在要求: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基础第28-29页
        3.2.3 外在要求: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全球化的发展第29页
    3.3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的重要意义第29-33页
        3.3.1 有利于深化新课程改革,强化思想政治德育功能第29-30页
        3.3.2 有利于增进课堂教学实效,丰富教材与教学资源第30页
        3.3.3 有利于提高教师能力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第30-31页
        3.3.4 有利于拓展学生时政视野,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第31-33页
4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第33-47页
    4.1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现状第33-37页
        4.1.1 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总体基本情况第33-34页
        4.1.2 学生对高中时政教育的认识及接受情况第34-36页
        4.1.3 教师对高中时政教育的态度及实施情况第36页
        4.1.4 家庭对高中时政教育的看法及重视情况第36-37页
    4.2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7-43页
        4.2.1 社会对时政教育存在认知偏颇第38-39页
        4.2.2 学校对时政教育开展缺乏保障第39-40页
        4.2.3 教师对时政教育教学研究不足第40-41页
        4.2.4 学生对时政教育缺乏学习兴趣第41-43页
    4.3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第43-47页
        4.3.1 应试教育重智轻德的社会性根源第43-44页
        4.3.2 学校对时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第44-45页
        4.3.3 教师开展时政教育专业素养不足第45页
        4.3.4 学生对时政知识存在认知的误区第45-47页
5 新时代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时政教育对策第47-57页
    5.1 转变时政教育观念,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第47-49页
        5.1.1 秉持立德树人理念,完善时政教育评价机制第47页
        5.1.2 优化时政教育环境,促进时政教育蓬勃发展第47-48页
        5.1.3 构建有益家庭环境,凝聚时政教育合作力量第48-49页
    5.2 学校完善管理,优化健全时政教育体系第49-51页
        5.2.1 规范时政教学计划,保障时政教育时间第49-50页
        5.2.2 丰富时政教育形式,建立时政信息资源库第50页
        5.2.3 加强政治教师培训,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第50-51页
    5.3 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时政专业素养第51-54页
        5.3.1 提高政治教师专业素养,增强时政教学能力第51-52页
        5.3.2 转变教师课堂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性第52-53页
        5.3.3 探究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时政教学方法第53-54页
    5.4 学生增强时政认知,转变观念主动探究第54-57页
        5.4.1 端正时政学习态度,提高时政重视度第54-55页
        5.4.2 激发时政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意识第55页
        5.4.3 转变时政学习方式,培育学科素养第55-57页
结语第57-59页
致谢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1第65-68页
附录2第68-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源枯竭型城市民生改善研究--以乌海市为例
下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