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问题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第15-16页
        1.2.2 中央及教育部关于高校“青马工程”的重要文件第16-17页
        1.2.3 理论界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界的相关文献第17-19页
    1.3 研究基本思路及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基本思路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第21-22页
    1.5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之处第22-24页
        1.5.1 研究的重、难点第22-23页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3-24页
第2章 理论研究第24-30页
    2.1 理论基础第24-27页
        2.1.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内涵的解读第24-26页
        2.1.2 人的全面发展第26页
        2.1.3 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培养造就的理论第26-27页
    2.2 理论内涵第27-30页
        2.2.1 内容体系第27-28页
        2.2.2 机制体制第28-30页
第3章 实施意义第30-39页
    3.1 理论意义第30-32页
        3.1.1 党的事业接班人得以培养第30-31页
        3.1.2 高校共青团自身工作职责得以执行第31页
        3.1.3 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得以促进第31-32页
    3.2 现实意义第32-39页
        3.2.1 时代性与必行性第32-33页
        3.2.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中国高校行第33-34页
        3.2.3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深化第34-36页
        3.2.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不断深化第36-37页
        3.2.5 高校青年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不断深化第37-39页
第4章 实施状况第39-52页
    4.1 历史状况第39-42页
        4.1.1 中国共产党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教育方面的理念第39-40页
        4.1.2 中国共产党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教育方面的思路和重要举措第40-42页
    4.2 现实状况第42-52页
        4.2.1 认同度现状第42-46页
        4.2.2 面临的现实挑战第46-52页
第5章 质量提升策略第52-61页
    5.1 内化增强第53-56页
        5.1.1 理论武装第53-55页
        5.1.2 实践锻炼第55-56页
    5.2 外助扩大第56-61页
        5.2.1 分级制度——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第56-58页
        5.2.2 时政入校——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第58-61页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1、结论第61页
    2、展望第61-63页
附录第63-67页
    附录1 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情况调查问卷第63-64页
    附录2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情况调查第64-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下一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