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一.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 第8-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具体内容 | 第9-10页 |
第2章 文献探究 | 第10-21页 |
一. 学习理论概述 | 第10-13页 |
(一) 各学派对学习的定义 | 第10页 |
(二) 数学学习与数学学习过程 | 第10-12页 |
(三) 学习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第12-13页 |
二. 已有学习障碍的研究 | 第13-16页 |
(一) 学习障碍定义的研究 | 第13页 |
(二) 学习障碍研究历史 | 第13-14页 |
(三) 学习障碍的表现 | 第14-15页 |
(六) 学习障碍原因 | 第15-16页 |
三. 已有的数学学习障碍的研究 | 第16-18页 |
(一) 已有的数学学习障碍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二) 国内已有数学学习障碍成因研究 | 第18页 |
(三) 已有的数学学习障碍的研究综评 | 第18页 |
四. 学习障碍与数学学习障碍界定 | 第18页 |
(一) 学习障碍界定 | 第18页 |
(二) 数学学习障碍界定 | 第18页 |
五.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页 |
(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页 |
(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育理论 | 第19-20页 |
六. 本研究方法与方向 | 第20-21页 |
(一) 本研究方法 | 第20页 |
(二) 本研究方向 | 第20-21页 |
第3章 初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类型 | 第21-40页 |
一. 初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情况调查 | 第21-38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21页 |
(二) 研究工具 | 第21页 |
(三) 调查结果 | 第21-38页 |
二. 初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类型及主要表现形式 | 第38-40页 |
(一) 初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类型 | 第38页 |
(二) 初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38-40页 |
第4章 影响初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因素分析 | 第40-44页 |
一. 中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 | 第40页 |
二. 智力与认知方面的原因 | 第40-41页 |
(一) 智力因素 | 第41页 |
(二) 认知因素 | 第41页 |
三. 人格环境原因 | 第41-42页 |
(一) 人格因素 | 第41-42页 |
(二) 环境因素 | 第42页 |
四. 情感意志方面的原因 | 第42-43页 |
(一) 情感因素 | 第42页 |
(二) 意志因素 | 第42-43页 |
五. 班级人际关系的原因 | 第43页 |
六. 学校方面的原因 | 第43页 |
七. 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因 | 第43-44页 |
八. 集体主义教育的方面 | 第44页 |
第5章 提出消除初中新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教学对策 | 第44-52页 |
一. 加强对数学兴趣的培养 | 第44页 |
二. 抓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 第44-48页 |
(一) 内容的衔接 | 第44-45页 |
(二) 能力的衔接 | 第45-46页 |
(三) 教法的衔接 | 第46-47页 |
(四) 教学评价的衔接 | 第47-48页 |
三. 注重数学学习常规与学习习惯培养 | 第48-52页 |
(一)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 第48页 |
(二) 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 | 第48页 |
(三) 加强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指导 | 第48-52页 |
第6章 初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教学对策研究案例分析 | 第52-58页 |
一. 案例1 | 第52-53页 |
二. 案例2 | 第53-54页 |
三. 案例3 | 第54-56页 |
四. 案例4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70页 |
附录1 《初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表》 | 第61-65页 |
附件2 《初一年级学生基本情况问卷调查表》 | 第65-68页 |
附件3 《中小学教学衔接调查表》(教师问卷调查) | 第68-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