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雕塑论文--雕塑技法论文--宗教雕塑论文

笛声悠扬-印度教影响下的缅甸佛教造像艺术

内容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第四节 论文框架第14-15页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5-24页
第二章 缅甸的佛教造像艺术与印度教艺术第24-38页
    第一节 缅甸历史上的王朝变迁及早期交通第24-29页
    第二节 印度教造像的基本谱系第29-30页
    第三节 缅甸佛教与佛教造像的发展历程第30-33页
    第四节 缅甸的佛教造像与印度教造像渊源关系第33-35页
    第五节 小结第35-38页
第三章 4至10世纪的缅甸佛教造像艺术第38-55页
    第一节 4至10世纪末缅甸佛教造像的分布与发展简况第38-40页
    第二节 4至10世纪末缅甸佛教造像的特征第40-41页
    第三节 缅甸佛教造像艺术中毗湿奴神像系统的影响因素第41-47页
    第四节 影响缅甸早期佛教造像艺术的一个猜想—湿婆神像系统的公牛南迪形象第47-49页
    第五节 摩伽罗—印度教的瑞兽形象在缅甸佛教造像中的运用第49-54页
    第六节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10至13世纪的缅甸佛教造像艺术第55-91页
    第一节 10至13世纪缅甸佛教造像分布及发展简况第55-59页
    第二节 10至13世纪缅甸佛教造像的特征第59-60页
    第三节 缅甸佛教造像艺术中对梵天造像要素的吸收第60-68页
    第四节 缅甸佛教造像艺术一种新"标志"—单尊印度教神像的出现第68-72页
    第五节 佛像—从蒲甘佛教造像艺术的本体谈起第72-82页
    第六节 蒲甘时期一些经典的佛教艺术—兼谈印度教的形象要素第82-89页
    第七节 小结第89-91页
第五章 14至19世纪的缅甸佛教造像艺术第91-103页
    第一节 14至19世纪佛教造像分布及发展简况第91-92页
    第二节 14世纪至19世纪的佛教造像特征第92-93页
    第三节 从那伽、舍沙到龙王护佛坐像-造像元素的组合的一种假设第93-98页
    第四节 佛坐像中印度教造像元素的"夸张"与"置换"第98-102页
    第五节 小结第102-103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第103-109页
    第一节 印度教艺术影响以缅甸为例的东南亚佛教艺术基本事实第103-106页
    第二节 印度教影响下的缅甸佛教造像的总体阶段特征第106-107页
    第三节 细节纹样的逐渐内化—印度教艺术赋予东南亚佛教艺术的最主要动力第107-109页
附录第109-120页
图版目录第120-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5页
后记第125-127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唐诗创作的中国当代钢琴作品技法研究
下一篇:承继与衍变—燕文贵与“燕家景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