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社会工作者职业流动特点及过程研究--以济南X社工机构为例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0页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第15-16页
        (一) 研究背景第15-16页
        (二) 研究问题第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7页
        (一) 理论意义第16页
        (二) 实践意义第16-17页
    三、作为研究个案的X社工机构第17-18页
        (一) X社工机构简介第17页
        (二) 近十年来X社工机构社工职业流动情况第17-18页
        (三) 访谈对象背景情况第18页
    四、概念界定第18-20页
        (一) 专业社会工作者第18-19页
        (二) 职业流动第19-2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第20-29页
    一、文献综述第20-24页
        (一) 社会工作者人才流失研究第20-21页
        (二) 社工职业稳定和职业倦怠感研究第21-22页
        (三) 社工职业流动研究第22-23页
        (四) 对现有研究的总结评价第23-24页
    二、研究设计第24-29页
        (一) 研究思路第24页
        (二) 理论依据与研究假设第24-26页
        (三) 研究内容第26-27页
        (四) 研究方法第27-29页
第三章 职业流动人员人口特征和流动特点第29-36页
    一、X社工机构人员信息统计与资料分析第29-30页
    二、社工职业流动人员资料分析第30-33页
        (一) 社工职业流动人员的性别分析第30-31页
        (二) 社工职业流动人员的学历分析第31页
        (三) 社工职业流动人员的年龄分析第31-32页
        (四) 社工职业流动人员的流动去向分析第32-33页
    三、X社工机构职业流动者的特点分析第33-36页
        (一) 社工从业人员性别偏好明显第33页
        (二) 离职社工年龄呈现年轻化特点第33页
        (三) 学历越高社工职业流动率越高第33页
        (四) 社工离职去向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第33-36页
第四章 社工职业选择动机及工作过程第36-47页
    一、进入社工行业的动机分析第36-38页
        (一) 专业魅力与憧憬第36页
        (二) 工资待遇第36-37页
        (三) 重要他人影响第37页
        (四) X社工机构发展迅速第37页
        (五) 家人支持第37-38页
    二、“初遇社工”(工作一年以下)第38-40页
        (一) 工作过程及感受第38-39页
        (二) 离职影响因素分析第39-40页
    三、“认识社工”(工作一至三年)第40-43页
        (一) 工作过程及感受第40-42页
        (二) 离职影响因素分析第42-43页
    四、“熟悉社工”(工作三年以上)第43-47页
        (一) 工作过程及感受第43-46页
        (二) 离职影响因素分析第46-47页
第五章 社工职业流动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7-56页
    一、职业流动过程第47-49页
        (一) 自主选择阶段第47页
        (二) 对工作不满阶段第47-48页
        (三) 选择去留阶段第48-49页
        (四) 实现职业流动阶段第49页
    二、社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第49-53页
        (一) 个人因素第49-50页
        (二) 与工作相关因素第50-51页
        (三) 机构因素第51-52页
        (四) 外部环境因素第52-53页
    三、社工职业流动对社工发展的影响第53-56页
        (一) 对社工机构的影响第53-54页
        (二) 对社工个人的影响第54-56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第56-61页
    一、研究结论第56-57页
        (一) 社工职业流动特点与工作时间有关第56页
        (二)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流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第56页
        (三) 不同阶段的社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第56-57页
    二、政策和策略蕴含第57-59页
        (一) 政府层面,进一步完善社工激励政策,提高福利待遇第57-58页
        (二) 社工机构层面,提升管理水平,实施“育鹰”人才培养计划第58-59页
        (三) 社会工作者方面,做好职业规划,提高专业能力第59页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第59-61页
        (一) 本研究的局限第59-60页
        (二) 研究展望第60-61页
附录1: 社工职业流动者访谈提纲第61-62页
附录2: 访谈对象编码表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本互读理论和实践--以克鲁尼的比较神学为例
下一篇:神话隐喻与鲁迅启蒙思想研究--以《故事新编》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