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看板管理方式 | 第14-15页 |
1.3.2 电子看板物料配送系统 | 第15页 |
1.3.3 电子看板系统对比传统纸质看板的优势 | 第15-16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丰田生产方式与看板管理 | 第18-32页 |
2.1 丰田生产方式 | 第18-22页 |
2.1.1 精益生产理念的来源 | 第18-19页 |
2.1.2 看板管理系统 | 第19页 |
2.1.3 看板的使用方法 | 第19-20页 |
2.1.4 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 | 第20-21页 |
2.1.5 JIT理念在物流管理的应用 | 第21-22页 |
2.2 基于JIT理念的生产原材料内部配送方案 | 第22-31页 |
2.2.1 车间生产原材料内部配送系统 | 第22-23页 |
2.2.2 工厂生产原材料内部配送系统的目的 | 第23-24页 |
2.2.3 施耐德万高工厂采用的原材料内部物流方案 | 第24-25页 |
2.2.4 双料箱系统(Two-bins system)补货方式 | 第25-27页 |
2.2.5 生产单元工作台设计 | 第27页 |
2.2.6 生产原材料放置于容器内数量的计算 | 第27-29页 |
2.2.7 定义生产原材料内部配送方式 | 第29-30页 |
2.2.8 施耐德的精益仓储与物流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电子看板物料配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2-53页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2-34页 |
3.1.1 电子看板物料配送系统想要解决目前的问题 | 第32-33页 |
3.1.2 电子看板物料配送系统总体流程图 | 第33-34页 |
3.2 数据库设计 | 第34-42页 |
3.2.1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R2数据库技术 | 第35页 |
3.2.2 Delphi 7.0 | 第35页 |
3.2.3 数据库设计 | 第35-42页 |
3.3 用户界面 | 第42-52页 |
3.3.1 看板触发功能界面 | 第42-44页 |
3.3.2 在线物料库存量调整功能 | 第44-45页 |
3.3.3 缺料信息监控功能 | 第45页 |
3.3.4 库存信息功能 | 第45-46页 |
3.3.5 过账功能 | 第46页 |
3.3.6 系统设置 | 第46-51页 |
3.3.7 电子看板系统手持终端界面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系统开发过程及应用现况 | 第53-62页 |
4.1 系统开发过程 | 第53-54页 |
4.1.1 项目启动与调研 | 第53页 |
4.1.2 项目需求分析 | 第53页 |
4.1.3 电子看板系统设计 | 第53页 |
4.1.4 系统功能界面布局设计与开发 | 第53-54页 |
4.1.5 电子看板系统投入运行 | 第54页 |
4.2 系统调试过程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54-59页 |
4.2.1 架设稳定的服务器 | 第54页 |
4.2.2 设计提示电子看板系统停止运行的报警机制 | 第54-55页 |
4.2.3 架设稳定的车间与仓库无线网络 | 第55页 |
4.2.4 产品物料清单数据库准确性与维护 | 第55页 |
4.2.5 合理可靠的产品装配线设计 | 第55页 |
4.2.6 仓库物料配送人员的配合 | 第55-56页 |
4.2.7 清晰严谨的需求看板生成逻辑 | 第56-57页 |
4.2.8 成品报工延迟问题 | 第57页 |
4.2.9 开发辅助工具帮助查找电子看板系统问题 | 第57-58页 |
4.2.10 系统自动触发和人为手动触发电子需求看板 | 第58页 |
4.2.11 “相同物料”与“共用物料”触发看板问题 | 第58-59页 |
4.3 电子看板系统收益总结 | 第59-61页 |
4.3.1 信息化,可视化原材料需求看板管理 | 第59-60页 |
4.3.2 生产原材料配送周期改善的收益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2-64页 |
5.1 本研究课题的结论 | 第62页 |
5.2 电子看板物料配送系统未来应用和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