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 第11-13页 |
1.2.1 正弦电路的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 第11-12页 |
1.2.2 非正弦电路的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 第12-13页 |
1.3 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史 | 第13-15页 |
1.4 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基本理论 | 第18-29页 |
2.1 SVG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2.1.1 SVG的结构 | 第18-19页 |
2.1.2 SVG的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2.2 SVG的控制方式 | 第20-24页 |
2.2.1 间接电流控制 | 第21-22页 |
2.2.2 直接电流控制 | 第22-24页 |
2.3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无功电流检测方法 | 第24-27页 |
2.3.1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24-26页 |
2.3.2 无功电流的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2.4 本文采用的控制策略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SVG系统仿真 | 第29-36页 |
3.1 MATLAB/Simulink简介 | 第29页 |
3.2 SVG仿真模型建立 | 第29-32页 |
3.2.1 系统仿真图 | 第29-30页 |
3.2.2 负载模块 | 第30-31页 |
3.2.3 主电路模块 | 第31页 |
3.2.4 无功电流检测模块 | 第31页 |
3.2.5 PWM产生模块 | 第31-32页 |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2-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硬件电路设计 | 第36-46页 |
4.1 SVG硬件系统结构 | 第36-37页 |
4.2 SVG主电路 | 第37-39页 |
4.2.1 逆变桥设计 | 第37-38页 |
4.2.2 连接电感参数的选取 | 第38页 |
4.2.3 直流侧电容参数的选取 | 第38-39页 |
4.3 SVG采样电路 | 第39-42页 |
4.3.1 电流采样电路 | 第39-40页 |
4.3.2 直流电压采样电路 | 第40-41页 |
4.3.3 电压过零检测电路 | 第41-42页 |
4.4 核心控制器 | 第42页 |
4.5 SVG驱动保护电路 | 第42-45页 |
4.5.1 驱动芯片 | 第42-44页 |
4.5.2 保护电路 | 第44-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SVG软件设计 | 第46-53页 |
5.1 CCS3.3简介 | 第46页 |
5.2 程序设计思想 | 第46-47页 |
5.3 软件的模块化设计 | 第47-52页 |
5.3.1 主程序模块 | 第47-48页 |
5.3.2 AD中断模块 | 第48-49页 |
5.3.3 频率捕获模块 | 第49页 |
5.3.4 数字PI模块 | 第49-51页 |
5.3.5 SPWM模块 | 第5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60页 |
6.1 硬件部分实验 | 第53-57页 |
6.1.1 电流采样结果 | 第53-54页 |
6.1.2 直流电压采样结果 | 第54页 |
6.1.3 电压过零检测结果 | 第54-55页 |
6.1.4 驱动模块检测结果 | 第55-56页 |
6.1.5 三相逆变实验结果 | 第56-57页 |
6.2 阻感性负载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6.3 实物图 | 第58-5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