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轴结合法测力轮对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工程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轮轨力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测力轮对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测力轮对的载荷识别 | 第17-18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车轮有限元建模及仿真 | 第20-32页 |
2.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20页 |
2.2 测力轮对设计 | 第20-22页 |
2.2.1 车轮设计 | 第20-21页 |
2.2.2 车轴设计 | 第21-22页 |
2.3 车轮有限元建模 | 第22-27页 |
2.3.1 车轮网格划分 | 第22-23页 |
2.3.2 载荷与约束 | 第23页 |
2.3.3 车轮载荷识别点的选择 | 第23-27页 |
2.4 车轮静强度及疲劳强度分析 | 第27-31页 |
2.4.1 计算模型 | 第27页 |
2.4.2 载荷工况 | 第27-28页 |
2.4.3 强度评价标准 | 第28页 |
2.4.4 车轮应力计算结果及强度评价 | 第28-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轮轨力连续测试方法与实现 | 第32-44页 |
3.1 轮轨接触受力分析 | 第32-33页 |
3.2 测量电桥的干扰和布片原则 | 第33-35页 |
3.2.1 干扰因素 | 第33-34页 |
3.2.2 布片原则 | 第34-35页 |
3.3 测力轮对应变组桥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3.4 测量电桥布片、组桥方案及输出分析 | 第36-43页 |
3.4.1 车轮辐板贴片、组桥方案 | 第36-38页 |
3.4.2 车轴贴片、组桥方案 | 第38-39页 |
3.4.3 应变片桥路输出分析 | 第39-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测力轮对有限元仿真 | 第44-58页 |
4.1 测力轮对结构及网格属性 | 第44-45页 |
4.2 载荷工况 | 第45-47页 |
4.3 有限元仿真及数据分析 | 第47-57页 |
4.3.1 仿真计算结果 | 第47-52页 |
4.3.2 仿真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52-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测力轮对的制作及标定 | 第58-68页 |
5.1 测力轮对加工制作方案 | 第58-60页 |
5.2 测力轮对标定方案 | 第60-62页 |
5.2.1 垂向载荷标定方案 | 第60-61页 |
5.2.2 横向载荷标定方案 | 第61-62页 |
5.3 测力轮对贴片、布线、组桥 | 第62-63页 |
5.3.1 测力轮对贴片 | 第62页 |
5.3.2 测力轮对布线 | 第62-63页 |
5.3.3 测力轮对组桥、检查 | 第63页 |
5.4 测力轮对标定试验 | 第63-66页 |
5.4.1 数据采集设备 | 第63-64页 |
5.4.2 测量通道及其命名 | 第64-65页 |
5.4.3 标定试验加载方法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测力轮对标定数据分析研究 | 第68-82页 |
6.1 测力轮对标定试验数据结果及处理 | 第68-70页 |
6.2 测力轮对辐板应变桥路数据分析研究 | 第70-74页 |
6.3 测力轮对车轴应变桥路数据分析研究 | 第74-75页 |
6.4 测力轮对标定系数应用分析 | 第75-79页 |
6.4.1 轮轴结合法标定系数的应用分析 | 第76-77页 |
6.4.2 轮测法标定系数的应用分析 | 第77-78页 |
6.4.3 轴测法标定系数的应用分析 | 第78页 |
6.4.4 三种方法对比分析 | 第78-7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9-82页 |
7 试验台轮轨力连续测试分析 | 第82-100页 |
7.1 动力学特性试验台系统组成 | 第82-84页 |
7.1.1 试验台基本结构 | 第82-83页 |
7.1.2 数据采集设备工装设计 | 第83-84页 |
7.2 无线遥测系统设计 | 第84-87页 |
7.2.1 系统整体设计 | 第84-85页 |
7.2.2 测试系统的软硬件组成 | 第85-87页 |
7.3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87-98页 |
7.3.1 试验方案及工况 | 第87-88页 |
7.3.2 数据处理流程 | 第88-90页 |
7.3.3 测力轮对连续测试数据输出 | 第90-9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8.1 结论 | 第100-101页 |
8.2 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附录A | 第104-10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6-11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