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基本框架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5.1 可能的创新 | 第18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商誉减值会计理论基础 | 第20-34页 |
2.1 商誉减值会计 | 第20-30页 |
2.1.1 商誉的概念及特征 | 第20-21页 |
2.1.2 我国会计准则有关商誉的规定 | 第21-22页 |
2.1.3 商誉资产减值 | 第22-30页 |
2.1.3.1 资产减值迹象判断 | 第22-25页 |
2.1.3.2 资产减值损失转回 | 第25-26页 |
2.1.3.3 资产减值信息披露 | 第26-27页 |
2.1.3.4 资产减值会计变更 | 第27-29页 |
2.1.3.5 商誉减值政策与财务报表 | 第29-30页 |
2.2 商誉减值与会计信息质量 | 第30-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商誉减值会计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48页 |
3.1 数据来源和选样标准 | 第34页 |
3.2 商誉减值政策执行情况统计分析 | 第34-41页 |
3.2.1 商誉减值政策执行情况行业分析 | 第34-38页 |
3.2.2 商誉减值政策执行情况年度分析 | 第38-41页 |
3.3 商誉减值信息披露情况统计分析 | 第41-46页 |
3.3.1 商誉减值信息披露概况 | 第41-44页 |
3.3.2 商誉减值与违规操作信息披露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商誉减值短期市场反应研究 | 第48-62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48-52页 |
4.1.1 事件研究法简介 | 第48页 |
4.1.2 事件定义及窗口的选择 | 第48-49页 |
4.1.3 事件研究法模型 | 第49-52页 |
4.2 文献回顾 | 第52-55页 |
4.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52-54页 |
4.2.2 文献评述 | 第54-55页 |
4.3 实证研究 | 第55-61页 |
4.3.1 样本选取 | 第55页 |
4.3.2 全样本商誉减值信息短期市场反应 | 第55-57页 |
4.3.3 违规行为样本商誉减值信息短期市场反应 | 第57-59页 |
4.3.4 高商誉减值样本商誉减值信息短期市场反应 | 第59-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商誉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 | 第62-74页 |
5.1 文献回顾 | 第62-66页 |
5.1.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62-63页 |
5.1.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63-65页 |
5.1.3 文献评述 | 第65-66页 |
5.2 实证研究 | 第66-73页 |
5.2.1 研究假设 | 第66页 |
5.2.2 模型构建 | 第66-69页 |
5.2.3 描述性统计 | 第69-70页 |
5.2.4 多元线性回归 | 第70-73页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4-7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5-76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