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耕地后备资源综合生产力评价--以云南滇东岩溶高原农业用地区为例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21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8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8-20页
        1.3.3 研究述评第20-21页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1-22页
        1.4.1 研究目标第21页
        1.4.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2-27页
        1.5.1 研究方法第22-27页
        1.5.2 技术路线第27页
    1.6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7-29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9-39页
    2.1 相关概念第29-31页
        2.1.1 耕地第29页
        2.1.2 耕地后备资源第29-30页
        2.1.3 耕地后备资源综合生产力评价第30-31页
    2.2 理论基础第31-32页
        2.2.1 土地稀缺理论第31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1-32页
        2.2.3 人地关系理论第32页
    2.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相关内涵及问题第32-39页
        2.3.1 耕地后备资源的形成第32-33页
        2.3.2 耕地综合生产力概念演变第33-34页
        2.3.3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内涵、效益及存在问题第34-39页
第3章 耕地后备资源综合生产力评价的方法步骤第39-47页
    3.1 确定评价单元第39-40页
    3.2 选取评价指标第40-43页
        3.2.1 评价指选取原则第40-41页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第41-42页
        3.2.3 评价指标的内涵第42-43页
    3.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QFD模型第43-45页
        3.3.1 QFD模型改进及应用第43-44页
        3.3.2 权重确定第44-45页
    3.4 选取评价模型-加权指数和法第45-46页
    3.5 划分评价等级第46-47页
第4章 实证分析-以云南滇东岩溶高原农业用地区为例第47-79页
    4.1 研究区概况第47-53页
        4.1.1 罗平县第49-50页
        4.1.2 师宗县第50-52页
        4.1.3 富源县第52-53页
    4.2 耕地后备资源概况第53-63页
        4.2.1 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第53页
        4.2.2 耕地后备资源类型第53-58页
        4.2.3 耕地后各资源分布特征第58-63页
        4.2.4 耕地后备资源存在问题及原因第63页
    4.3 耕地后备资源综合生产力评价第63-70页
        4.3.1 确定评价单元第63页
        4.3.2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63-64页
        4.3.3 评价指标选择及赋值第64-66页
        4.3.4 基于QFD模型的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第66-70页
        4.3.5 加权指数和法测算评价单元综合分值第70页
        4.3.6 耕地后备资源综合生产力等级确定第70页
    4.4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70-76页
        4.4.1 耕地后备资源综合生产力等级空间分布第70-75页
        4.4.2 耕地后备资源综合生产力等级构成第75-76页
    4.5 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举措第76-79页
        4.5.1 经济措施第76-77页
        4.5.2 技术措施第77页
        4.5.3 法律措施第77页
        4.5.4 行政措施第77页
        4.5.5 社会监督措施第77-78页
        4.5.6 土地权属调整措施第78-79页
第5章 结论与讨论第79-81页
    5.1 研究结论第79-80页
    5.2 讨论及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致谢第87-88页
附录第88-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生存与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问卷与访谈分析
下一篇:宿迁市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