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0-22页 |
1.3.1 研究技术路线及思路 | 第20-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22页 |
1.4.2 实证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结合 | 第22页 |
1.4.3 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 | 第22页 |
1.4.4 比较研究法 | 第22-23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3-25页 |
第2章 大学生村官生存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5-35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2.1.1 村官的基本内涵 | 第25页 |
2.1.2 大学生村官的基本内涵 | 第25页 |
2.1.3 大学生村官生存的基本内涵 | 第25-26页 |
2.1.4 大学生村官发展的基本内涵 | 第26页 |
2.2 有关大学生村官生存的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 | 第26-28页 |
2.2.1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看大学生村官生存 | 第27-28页 |
2.2.2 以马斯洛需求理论破解大学生村官生存 | 第28页 |
2.3 有关大学生村官发展的理论:双因素理论 | 第28-31页 |
2.3.1 从双因素理论看大学生村官发展 | 第29-30页 |
2.3.2 以双因素理论破解大学生村官发展 | 第30-31页 |
2.4 有关生存与发展的理论:职业规划理论 | 第31-35页 |
2.4.1 从职业规划理论看大学生村官生存与发展 | 第32页 |
2.4.2 以职业规划理论破解大学生村官生存与发展 | 第32-35页 |
第3章 大学生村官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基于问卷访谈的研究 | 第35-57页 |
3.1 调研报告与访谈设计 | 第35-47页 |
3.1.1 全国情况说明 | 第35页 |
3.1.2 调查方案设计 | 第35-37页 |
3.1.3 问卷结果统计 | 第37-47页 |
3.2 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 | 第47-51页 |
3.2.1 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 | 第47-48页 |
3.2.2 推动农村生产发展的速度 | 第48页 |
3.2.3 落实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 | 第48-49页 |
3.2.4 推进法治建设实现民主管理 | 第49-50页 |
3.2.5 加快环境整治营造生态文明 | 第50页 |
3.2.6 去除陈风陋习树立文明乡风 | 第50-51页 |
3.3 大学生村官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51-57页 |
3.3.1 选聘,身份不明利益难保 | 第51-52页 |
3.3.2 培育:工作内容含混不清 | 第52-53页 |
3.3.3 考核:无法真正融入基层 | 第53-54页 |
3.3.4 保障:住宿补贴亟待改善 | 第54-55页 |
3.3.5 流动:退出渠道不够宽泛 | 第55-57页 |
第4章 大学生村官生存与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 第57-69页 |
4.1 大学生村官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57-61页 |
4.1.1 环境:城乡差别的原因 | 第57-58页 |
4.1.2 主观:意识形态的原因 | 第58页 |
4.1.3 客观:自身能力的原因 | 第58-59页 |
4.1.4 权益:制度保障的原因 | 第59-60页 |
4.1.5 流动:导向不明的原因 | 第60-61页 |
4.2 大学生村官生存与发展评价 | 第61-69页 |
4.2.1 从选聘方面分析 | 第62-63页 |
4.2.2 从培育方面分析 | 第63-65页 |
4.2.3 从考核方面分析 | 第65-66页 |
4.2.4 从保障方面分析 | 第66页 |
4.2.5 从创业流动分析 | 第66-69页 |
第5章 促进大学生村官发展的建议 | 第69-81页 |
5.1 建立科学的选聘模式 | 第69-71页 |
5.1.1 高校做好对接 | 第69-70页 |
5.1.2 完善选聘制度 | 第70-71页 |
5.2 加强和改进培育机制 | 第71-73页 |
5.2.1 增强综合能力 | 第71-72页 |
5.2.2 注重分类培养 | 第72-73页 |
5.3 制定接地气考评体系 | 第73-75页 |
5.3.1 健全考评体系 | 第73-74页 |
5.3.2 安心扎根基层 | 第74-75页 |
5.4 完善多元化待遇保障 | 第75-78页 |
5.4.1 消除身份歧视 | 第75-76页 |
5.4.2 解决现实需求 | 第76-77页 |
5.4.3 给予制度保障 | 第77-78页 |
5.5 畅通有序流动的渠道 | 第78-81页 |
5.5.1 营造好创业环境 | 第78-79页 |
5.5.2 流动与留住并存 | 第79-81页 |
第6章 结语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