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上粘膜套扎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2 临床资料 | 第11-15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11-12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12-14页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2.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3页 |
2.2.3 中医辩证标准 | 第13-14页 |
2.3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4页 |
2.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4-15页 |
2.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15页 |
2.6 病例退出和中止标准 | 第15页 |
3 治疗方法 | 第15-21页 |
3.1 术前准备 | 第15-16页 |
3.1.1 术前检查 | 第15页 |
3.1.2 术前沟通和签订知情同意书 | 第15-16页 |
3.1.3 术前饮食 | 第16页 |
3.1.4 备皮灌肠 | 第16页 |
3.1.5 器械准备 | 第16页 |
3.2 麻醉方法及体位 | 第16页 |
3.3 手术方式 | 第16-18页 |
3.3.1 对照组 | 第17页 |
3.3.2 治疗组 | 第17-18页 |
3.4 术中注意事项 | 第18-20页 |
3.4.1 对照组术中注意事项 | 第18-19页 |
3.4.2 治疗组术中注意事项 | 第19-20页 |
3.5 术中不良反应处理 | 第20页 |
3.6 术后处理 | 第20页 |
3.7 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 | 第20-21页 |
4 观察指标及分级标准 | 第21-26页 |
4.1 术中观察指标 | 第21-22页 |
4.1.1 手术操作时间 | 第21页 |
4.1.2 术毕肛缘切口数量分级标准 | 第21-22页 |
4.2 术后观察指标及分级标准 | 第22-25页 |
4.2.1 肛门疼痛分级标准 | 第22页 |
4.2.2 排尿困难分级标准 | 第22-23页 |
4.2.3 肛缘水肿分级标准 | 第23页 |
4.2.4 术后出血分级标准 | 第23-24页 |
4.2.5 创面愈合时间 | 第24页 |
4.2.6 肛门感觉功能分级标准 | 第24页 |
4.2.7 肛门控便功能分级标准 | 第24-25页 |
4.2.8 肛门直肠狭窄情况分级标准 | 第25页 |
4.3 安全性等级评价标准 | 第25页 |
4.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5-26页 |
4.5 术后随访复发情况分级标准 | 第26页 |
5 统计学方法 | 第26页 |
6 结果对比 | 第26-32页 |
6.1 术中观察指标对比 | 第26-27页 |
6.1.1 手术操作时间情况对比 | 第26-27页 |
6.1.2 术毕肛缘切口数量分级情况对比 | 第27页 |
6.2 术后观察指标对比 | 第27-31页 |
6.2.1 术后肛门疼痛分级情况对比 | 第27-28页 |
6.2.2 排尿困难分级情况对比 | 第28页 |
6.2.3 肛缘水肿分级情况对比 | 第28-29页 |
6.2.4 术后出血分级情况对比 | 第29页 |
6.2.5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情况对比 | 第29-30页 |
6.2.6 术后肛门感觉功能分级情况对比 | 第30页 |
6.2.7 术后肛门控便功能分级情况对比 | 第30页 |
6.2.8 术后肛门直肠狭窄分级情况对比 | 第30-31页 |
6.3 安全性评价分级情况对比 | 第31页 |
6.4 治愈率情况对比 | 第31页 |
6.5 术后随访复发分级情况对比 | 第31-32页 |
7 讨论分析 | 第32-48页 |
7.1 解剖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 第32-35页 |
7.1.1 齿状线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 第32-33页 |
7.1.2 肛垫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 第33-35页 |
7.2 祖国医学对于痔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5-36页 |
7.3 现代医学对于痔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36-38页 |
7.3.1 静脉曲张学说 | 第36-37页 |
7.3.2 肛垫下移学说 | 第37-38页 |
7.4 痔病治疗的术式分析 | 第38-40页 |
7.4.1 外剥内扎术 | 第38-39页 |
7.4.2 痔上粘膜套扎结合外剥内扎术 | 第39-40页 |
7.5 观察结果分析 | 第40-48页 |
7.5.1 术中观察指标分析 | 第41页 |
7.5.1.1 手术操作时间 | 第41页 |
7.5.1.1 术毕肛缘切口数量 | 第41页 |
7.5.2 术后观察指标分析 | 第41-46页 |
7.5.2.1 术后肛门疼痛 | 第41-42页 |
7.5.2.2 术后排尿困难 | 第42-43页 |
7.5.2.3 术后肛缘水肿 | 第43页 |
7.5.2.4 术后出血 | 第43-44页 |
7.5.2.5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 第44页 |
7.5.2.6 术后肛门感觉功能 | 第44-45页 |
7.5.2.7 术后肛门控便功能 | 第45页 |
7.5.2.8 术后肛门直肠狭窄情况 | 第45-46页 |
7.5.3 安全性评价分析 | 第46页 |
7.5.4 治愈率情况分析 | 第46页 |
7.5.5 术后复发情况分析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综述 | 第55-67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