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系研究--以A企业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价值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价值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文献回顾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内容及作用 | 第17-20页 |
2.2.1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 第17-18页 |
2.2.2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 第18-19页 |
2.2.3 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 | 第19-20页 |
2.3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2.3.2 社会契约理论 | 第22-23页 |
2.3.3 卡罗尔(Carroll)金字塔理论 | 第23-25页 |
2.3.4 政府干预理论 | 第25页 |
2.3.5 生态营销理念 | 第25-26页 |
第3章 A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问题 | 第26-32页 |
3.1 企业简介 | 第26页 |
3.2 A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 第26-28页 |
3.2.1 经济责任履行较好 | 第26-27页 |
3.2.2 法律责任意识有待增强 | 第27页 |
3.2.3 参与志愿活动不够积极 | 第27页 |
3.2.4 表现出慈善责任意识 | 第27-28页 |
3.3 A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3.3.1 安全生产问题 | 第28-29页 |
3.3.2 资源浪费问题 | 第29页 |
3.3.3 生态环保问题 | 第29页 |
3.3.4 劳工权益保障问题 | 第29-30页 |
3.4 A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3.4.1 政府职能的缺失 | 第30页 |
3.4.2 企业履行道德责任的缺失 | 第30-31页 |
3.4.3 员工的素质制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 第31-32页 |
第4章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原则与内容 | 第32-41页 |
4.1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原则 | 第32-34页 |
4.1.1 普遍性与特殊性共存的原则 | 第32页 |
4.1.2 循序渐进的策略 | 第32-33页 |
4.1.3 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 第33页 |
4.1.4 治理和防范的统一 | 第33页 |
4.1.5 社团与政府的共同促进 | 第33-34页 |
4.2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设计的内容 | 第34-41页 |
4.2.1 政府层面 | 第34-35页 |
4.2.2 企业层面 | 第35-38页 |
4.2.3 市场层面 | 第38-39页 |
4.2.4 员工层面 | 第39-41页 |
第5章 A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实施评价与效果 | 第41-45页 |
5.1 社会责任体系实施评价的指标 | 第41-42页 |
5.2 A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实施的效果 | 第42-45页 |
5.2.1 有利于安全生产 | 第42页 |
5.2.2 有利于增加客户 | 第42-43页 |
5.2.3 有利于环境保护 | 第43页 |
5.2.4 有利于节能减耗降成本 | 第43-44页 |
5.2.5 有利于热心公益事业 | 第44页 |
5.2.6 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 第44页 |
5.2.7 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 第44-45页 |
第6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6.1 结论 | 第45-46页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