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公民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四)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一、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概述 | 第16-25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 公民 | 第16页 |
2. 公民素质 | 第16-17页 |
3. 大学生公民素质 | 第17页 |
(二) 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的理论依据与借鉴 | 第17-21页 |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2.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品德理论 | 第18-20页 |
3. 杜威的公民教育思想 | 第20-21页 |
(三) 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 第21-25页 |
1.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第21-22页 |
2. 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内在需要 | 第22页 |
3.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呼唤 | 第22-23页 |
4. 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3-25页 |
二、当代大学生公民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3页 |
(一) 当代大学生公民素质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1. 公民知识欠缺,政治参与能力不强 | 第25-26页 |
2. 感性认识为主,理性精神缺乏 | 第26-27页 |
3. 责任意识不健全,社会责任感缺位明显 | 第27页 |
4. 公德意识淡薄,公德行为欠缺 | 第27-28页 |
5. 以自我为中心,协作能力薄弱 | 第28页 |
(二) 当代大学生公民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1. 封建文化的固有影响 | 第28-29页 |
2. 社会转型的消极影响 | 第29-30页 |
3. 公民教育的发展滞后 | 第30-31页 |
4. 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 | 第31页 |
5. 大学生自身的认识局限 | 第31-33页 |
三、当代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的对策探析 | 第33-49页 |
(一) 转变人才培养教育观念 | 第33-35页 |
1. 国家高度重视公民素质培养 | 第33-34页 |
2. 落实相关部门和各高校职责 | 第34-35页 |
3. 促进大学生增强自我培养观念 | 第35页 |
(二) 确立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 | 第35-38页 |
1. 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 第36-37页 |
2. 训练并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技能 | 第37页 |
3. 教育并养成大学生的公民道德 | 第37-38页 |
(三) 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 | 第38-41页 |
1. 整合现有资源,开设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 第38页 |
2. 加强师资建设,打造过硬队伍 | 第38-39页 |
3. 挖掘潜力资源,完善培养方式 | 第39-41页 |
(四) 构建多维立体的环境网络 | 第41-47页 |
1. 优化培养的社会环境 | 第41-42页 |
2. 完善育人的校园环境 | 第42-44页 |
3.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 第44-45页 |
4. 打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 第45-47页 |
(五) 立足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 第47-49页 |
1. 扎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 第47页 |
2. 借鉴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