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杀菌素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22页 |
1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2.1 多杀菌素的研究历史 | 第11-12页 |
2.2 多杀菌素的化学结构 | 第12-15页 |
2.3 多杀菌素的理化性质 | 第15-17页 |
2.4 多杀菌素的作用机制 | 第17页 |
2.5 多杀菌素的发酵产生 | 第17-19页 |
2.6 多杀菌素的分离纯化 | 第19-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3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1.1 固体菌粉 | 第22页 |
1.2 培养基 | 第22-23页 |
1.3 试剂 | 第23页 |
1.4 仪器 | 第23-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36页 |
2.1 多杀菌素定量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2 发酵液的预处理 | 第24页 |
2.3 多杀菌素的分离纯化工艺路线 | 第24-25页 |
2.4 除油工艺的研究 | 第25-26页 |
2.5 油相分离工艺研究 | 第26-27页 |
2.6 非油相分离工艺研究 | 第27-33页 |
2.7 中试实验 | 第33-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60页 |
1 高效液相法的建立 | 第36-39页 |
1.1 多杀菌素的色谱条件和出峰时间 | 第36-37页 |
1.2 多杀菌素标准曲线 | 第37页 |
1.3 精密度实验 | 第37-38页 |
1.4 稳定性实验 | 第38页 |
1.5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38-39页 |
2 除油工艺结果 | 第39-40页 |
2.1 除油试剂的选择 | 第39页 |
2.2 除油试剂的用量 | 第39-40页 |
3 油相分离工艺结果 | 第40-42页 |
3.1 反萃取工艺结果 | 第40-41页 |
3.2 水相结晶工艺结果 | 第41-42页 |
4 非油相分离结果 | 第42-60页 |
4.1 正交优化超声波提取工艺结果 | 第42-46页 |
4.2 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 | 第46-52页 |
4.3 脱色工艺结果 | 第52-60页 |
5 中试实验结果 | 第6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