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上海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研究--以“三一两全”建设过程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1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内容和意义第7-9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内容第8页
        1.1.3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9-10页
        1.2.1 研究思路第9-10页
        1.2.2 研究方法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第12-13页
        1.4.1 本文创新第12页
        1.4.2 本文不足第12-13页
第2章 基础理论和相关概念界定第13-17页
    2.1 基础理论第13-14页
        2.1.1 新公共管理第13页
        2.1.2 服务型政府第13-14页
        2.1.3 电子政务与流程再造第14页
        2.1.4 公共服务标准化第14页
    2.2 专有词汇和概念第14-17页
        2.2.1 条线第15页
        2.2.2 业务信息系统第15-17页
第3章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尝试和探索第17-23页
    3.1 2006年之前的探索第17-18页
        3.1.1 有名有实,却无身份的虚设机构第17页
        3.1.2 人员直接受条线管理第17页
        3.1.3 受理事项不尽相同第17-18页
        3.1.4 软硬件环境参差不齐第18页
    3.2 2006年至2013年的发展第18-20页
        3.2.1 实体机构逐步建立,格局走向统一第18-19页
        3.2.2 人员身份复杂,同工不同酬第19页
        3.2.3 受理事项逐步增多第19-20页
        3.2.4 软硬件环境大幅改善第20页
    3.3 2013年至2014年"三一两全"改革的前奏第20-23页
        3.3.1 组织机构正式成立,标准化建设正式开始第20-21页
        3.3.2 人员编制进行改革第21页
        3.3.3 受理事项得以统计第21页
        3.3.4 软硬件环境进一步改善第21-23页
第4章 服务中心"三一两全"标准的形成和推出第23-31页
    4.1 市级层面的强力推动第23-26页
        4.1.1 从上到下的总动员第23页
        4.1.2 "三一两全"的总目标第23-24页
        4.1.3 全新打造的业务流程平台第24-26页
        4.1.4 "一号课题"的联合推动第26页
    4.2 区级层面的配套协助第26-28页
        4.2.1 社工统一招募和纳入第26-27页
        4.2.2 软硬件配套第27-28页
    4.3 街镇层面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具体执行第28-31页
        4.3.1 机构改革第29页
        4.3.2 人员编制第29页
        4.3.3 事项纳入第29-30页
        4.3.4 操作平台系统试点第30页
        4.3.5 流程再造与服务改进第30-31页
第5章 "三一两全"标准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第31-40页
    5.1 权、责的重新划分问题第31-33页
        5.1.1 制度转型的运作困难第31-32页
        5.1.2 业务权限的困境第32-33页
    5.2 支出与人员问题第33-35页
        5.2.1 一次性设备采购与更高维护成本第33页
        5.2.2 人员的整体落差依然存在第33-35页
        5.2.3 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第35页
    5.3 信息沟通问题第35-37页
        5.3.1 需求获取的复杂问题第35-36页
        5.3.2 快速变化的政策与应对失败第36页
        5.3.3 信息孤岛依然存在第36-37页
    5.4 技术困难第37-40页
        5.4.1 庞杂的字典系统未能统一第37-38页
        5.4.2 极端复杂的网络环境降低了系统可靠性第38页
        5.4.3 安全性与便利性的矛盾始终存在第38-39页
        5.4.4 技术化的政策细节未能全部落实第39-40页
第6章 缓解"三一两全"标准化建设困境的思考第40-45页
    6.1 准确识别民众与公共机构对新系统的需求第40-41页
        6.1.1 将民众需求的满足作为新系统的评价标准第40页
        6.1.2 因地制宜,实现服务管理两方面平等与效率的均衡第40-41页
    6.2 优化社区服务的人力资源管理第41-42页
        6.2.1 坚持服务导向的人力资源评价标准第41-42页
        6.2.2 构建激励机制,避免人才流失第42页
    6.3 提升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第42-45页
        6.3.1 充分认知信息技术对公共服务的可能影响第42-44页
        6.3.2 借力标准化建设,通畅信息交流第44-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5页
附录:新业务受理系统事项清单第55-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卡诺模型的上海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研究--以上海社保为例
下一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