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 褐飞虱的发生与危害 | 第10-12页 |
·褐飞虱的发生概况 | 第10-11页 |
·褐飞虱的危害 | 第11-12页 |
2 褐飞虱发生的影响因素 | 第12-15页 |
·迁入虫源的影响 | 第12-13页 |
·气侯条件的影响 | 第13页 |
·水稻栽培制度及其天敌的影响 | 第13-14页 |
·化学防治因素 | 第14页 |
·其它因素 | 第14-15页 |
3 褐飞虱抗药性概况及治理 | 第15-20页 |
·褐飞虱抗药性概况 | 第15-20页 |
·褐飞虱抗药性的综合治理 | 第20页 |
4 吡蚜酮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吡蚜酮简介与特点 | 第20-21页 |
·吡蚜酮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 第21页 |
·褐飞虱对吡蚜酮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5 本文的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 | 第24-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供试昆虫 | 第24-28页 |
·供试药剂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敏感基线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1页 |
·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监测 | 第29-31页 |
·褐飞虱对吡蚜酮的抗性监测 | 第31-33页 |
·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监测 | 第33-35页 |
·褐飞虱对噻虫嗪的抗性监测 | 第35-36页 |
·褐飞虱对烯啶虫胺的抗性监测 | 第36-38页 |
·褐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监测 | 第38-39页 |
·褐飞虱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监测 | 第39-41页 |
3 讨论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吡蚜酮生测方法的探讨 | 第44-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供试昆虫 | 第44-45页 |
·供试药剂 | 第45页 |
·测定方法 | 第45-46页 |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三种方法测定吡蚜酮对褐飞虱室内筛选种群的毒力 | 第46-47页 |
·IRAC NO.5方法在褐飞虱田间种群吡蚜酮抗性监测中的探索 | 第47-49页 |
·IRAC NO.5方法测定吡蚜酮对褐飞虱室内敏感品系的毒力 | 第49页 |
3 讨论 | 第49-52页 |
全文总结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