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棉蚜致病微生物和体内共生菌及其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综述第9-17页
 1 蚜虫简介第9-10页
   ·蚜虫的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第9页
   ·蚜虫的生活史第9-10页
   ·蚜虫的危害第10页
 2 蚜虫的防治第10-13页
   ·化学防治第10-11页
   ·生物防治第11-13页
 3 蚜虫共生菌第13-15页
   ·蚜虫原生共生菌第13-14页
   ·蚜虫次生共生菌第14页
   ·共生菌与害虫病原菌致病性的关系第14-15页
 4 研究意义与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蚜虫致病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第17-25页
 摘要第17-1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8-20页
   ·田间蚜虫的采集第18页
   ·感病白蚁的采集第18页
   ·外源病原细菌对蚜虫的感染及再分离第18页
   ·外源病原真菌对蚜虫的感染及再分离第18页
   ·白蚁虫体上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第18-19页
   ·烟粉虱虫体上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第19-20页
   ·数据分析第2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0-24页
   ·采集蚜虫发病情况第20-21页
   ·杀虫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第21-23页
   ·蚜虫杀虫真菌的分离培养第23-24页
 3 讨论第24-25页
第三章 连续传代时微生物对棉蚜的致病力比较第25-33页
 摘要第25-2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试虫来源第26页
   ·寄主植物第26页
   ·微生物菌液的配置第26页
   ·喷雾法第26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26-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红色和白色粘质沙雷氏菌的培养第27页
   ·未经蚜虫传代的红色和白色粘质沙雷氏菌的致病力第27-28页
   ·经蚜虫一次传代后红色和白色粘质沙雷氏菌的致病力第28-29页
   ·经蚜虫多次传代时红色粘质沙雷氏菌的致病力比较第29页
   ·蚜虫多次传代时红色粘质沙雷氏菌杀虫速度的比较第29-30页
   ·玫烟色拟青霉的致病力第30-31页
 3 讨论第31-33页
第四章 棉蚜体内共生菌与抗微生物相关性研究第33-41页
 摘要第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3-37页
   ·室内饲养的蚜虫第33-34页
   ·酶和试剂第34页
   ·蚜虫DNA的提取第34页
   ·蚜虫体内共生菌的检测第34-35页
   ·PCR产物纯化第35-36页
   ·连接反应与转化第36页
   ·测序第36页
   ·蚜虫对粘质沙雷氏菌的敏感性第36-37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39页
   ·蚜虫体内原生共生菌第37页
   ·蚜虫体内次生共生菌第37-38页
   ·10头蚜虫中各种共生菌的感染情况第38页
   ·含有不同共生菌组成的蚜虫对细菌敏感性第38-39页
 3 讨论第39-41页
全文总结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入境旅客携带苹果传带病原菌的风险分析及部分病原菌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褐飞虱抗药性监测及对吡蚜酮生测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