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核燃料循环方案特征分析及经济性评价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 ·我国核电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我国铀资源概况及未来需求量 | 第13-15页 |
| ·核燃料循环方案概述及其国内外发展战略定位 | 第15-18页 |
| ·核燃料循环概述 | 第15-17页 |
| ·国外核燃料循环发展战略定位及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我国核燃料循环发展战略定位及研究现状 | 第18页 |
| ·国内外核燃料循环方案经济性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8-20页 |
| ·国外核燃料循环方案经济性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8-19页 |
| ·我国核燃料循环方案经济性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9-20页 |
| ·论文主要任务和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 ·论文研究结构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核燃料循环方案流程简述及平衡物质流计算 | 第22-36页 |
| ·核燃料循环方案流程简述及其特征分析 | 第22-25页 |
| ·一次通过循环方案 | 第22-23页 |
| ·单次U、Pu复用循环方案 | 第23-24页 |
| ·快堆、压水堆混合闭式循环方案 | 第24-25页 |
| ·三种循环方案的平衡物质流计算基础 | 第25-30页 |
| ·反应堆基本参数 | 第25-27页 |
| ·各堆型燃料成分及乏燃料中核素比例 | 第27页 |
| ·物质流计算模型及基本公式 | 第27-30页 |
| ·平衡物质流计算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 ·三种循环方案长期平衡物质流程图 | 第30-32页 |
| ·天然铀需求量和产生的贫铀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 ·分离功和核燃料制造需求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核燃料循环方案的燃耗分析 | 第36-54页 |
| ·分析工具介绍 | 第36-39页 |
| ·ORIGEN2程序介绍 | 第36-37页 |
| ·ORIGEN2程序的用法 | 第37-38页 |
| ·ORIGEN2截面库说明及验证 | 第38-39页 |
| ·三种循环的燃料类型及核素组成 | 第39-42页 |
| ·三种循环方案ORIGEN分析 | 第42-51页 |
| ·U-238消耗量的比较 | 第43-44页 |
| ·次量锕系核素的生成情况 | 第44-47页 |
| ·Pu元素的生成情况 | 第47-49页 |
| ·长寿命裂变产物生成情况的比较 | 第49-51页 |
| ·总放射性活度的比较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 第四章 核燃料循环方案的经济性分析与评价 | 第54-80页 |
| ·燃料循环经济性分析方法概述 | 第54-55页 |
| ·燃料循环总成本的计算方法 | 第55-65页 |
| ·燃料循环前端成本计算方法 | 第55-58页 |
| ·燃料循环后端成本计算方法 | 第58-59页 |
| ·循环各组分(单元)价格参数 | 第59-65页 |
| ·三种循环方案燃料成本计算分析 | 第65-75页 |
| ·OTC方案燃料成本计算 | 第66-67页 |
| ·TTC方案燃料成本计算 | 第67-69页 |
| ·FRC方案燃料成本计算 | 第69-72页 |
| ·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72-75页 |
| ·不确定度分析 | 第75-77页 |
| ·敏感度分析 | 第77-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展望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附录A 部分再循环方案物质流程图 | 第88-90页 |
| 附录B 30个涉核国家核燃料循环政策概述 | 第90-92页 |
| 附录C AFA3G与AFA2G燃料设计参数对照表 | 第92-9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