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马铃薯疮痂病菌鉴定及品种资源抗性评价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马铃薯疮痂病发生及危害概况 | 第9页 |
·国内外马铃薯疮痂病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病害防治 | 第11-12页 |
·农业防治 | 第11页 |
·物理防治 | 第11页 |
·化学防治 | 第11-12页 |
·生物防治 | 第12页 |
·抗病品种筛选 | 第12页 |
·马铃薯抗病品种选育 | 第12-13页 |
·国外已有报道 | 第12-13页 |
·国内现状 | 第13页 |
·植物抗病性相关因子研究 | 第13-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5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17-29页 |
·供试材料与培养基 | 第17-19页 |
·供试材料 | 第17-18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18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18-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8页 |
·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19页 |
·检测病原菌孢子在土壤中的最适致病浓度 | 第19-20页 |
·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致病性鉴定 | 第20页 |
·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等级及抗性评价标准 | 第20-21页 |
·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 第21-22页 |
·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 第22页 |
·土壤样品疮痂病菌定性检测 | 第22-24页 |
·马铃薯盆栽抗疮痂病品种筛选 | 第24页 |
·马铃薯田间抗疮痂病品种筛选 | 第24-25页 |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25页 |
·淀粉含量测定 | 第25页 |
·pH和缓冲容量测定 | 第25-26页 |
·总含水量测定 | 第26页 |
·花青素含量测定 | 第26页 |
·抗性相关酶活性测定 | 第26-27页 |
·石蜡切片观察表皮结构 | 第27-28页 |
·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9-52页 |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9-36页 |
·病原菌的分离 | 第29-30页 |
·致病性初筛盆栽试验 | 第30-33页 |
·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 | 第33-34页 |
·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 第34-36页 |
·抗病品种筛选 | 第36-39页 |
·疮痂病菌盆栽接种浓度筛选 | 第36-37页 |
·盆栽抗性品种筛选研究 | 第37-39页 |
·田间品种抗性评价 | 第39-42页 |
·土壤疮痂病病原菌的定性检测结果 | 第39页 |
·品种抗病性分析 | 第39-40页 |
·品种表型特征 | 第40-42页 |
·不同品种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PCA分析 | 第42页 |
·马铃薯抗疮痂病相关因子分析 | 第42-47页 |
·可溶性糖含量分析 | 第42-43页 |
·淀粉含量分析 | 第43页 |
·pH和缓冲容量分析 | 第43-44页 |
·含水量分析 | 第44-45页 |
·花青素含量分析 | 第45-46页 |
·抗性相关酶活性分析 | 第46-47页 |
·表皮结构分析 | 第47-49页 |
·不同品种周皮结构 | 第47-48页 |
·接菌前后紫云1号表皮结构变化 | 第48-49页 |
·不同马铃薯品种抗性及其相关因子关联性研究 | 第49-52页 |
·马铃薯抗病性与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马铃薯抗性因子RDA分析 | 第50-51页 |
·不同品种的抗性相关因子的PCA分析 | 第51-52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52-56页 |
·讨论 | 第52-55页 |
·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鉴定 | 第52页 |
·马铃薯抗病品种筛选 | 第52-53页 |
·马铃薯抗疮痂病相关因子分析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 病原菌序列 | 第61-72页 |
附录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