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一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一)安徽省农业劳动生产率 | 第9-10页 |
(二)农业劳动力的剩余情况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一)主要创新点 | 第15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 | 第16-23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 | 第16页 |
(二)劳均耕地面积和适度劳均耕地面积 | 第16-17页 |
(三)农业劳动生产率 | 第17页 |
(四)农业规模经营 | 第17-18页 |
二 相关理论和方法 | 第18-23页 |
(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第18-19页 |
(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 第19-20页 |
(三)弹性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四)面板数据及其估计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农业劳均耕地状况 | 第23-26页 |
一 美国农业劳均耕地面积 | 第23页 |
二 日本农业劳均耕地面积 | 第23-24页 |
三 欧盟有关国家农业劳均耕地面积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安徽省农业劳均耕地现状分析 | 第26-32页 |
一 近代安徽省农业人口和耕地变化一般情况 | 第26-27页 |
(一)近代安徽省农业人口变化 | 第26页 |
(二)近代安徽省耕地变化 | 第26-27页 |
二 安徽省农业劳动力耕作土地的分布现状 | 第27-30页 |
三 安徽省农业劳动力的性别和年龄现状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安徽省适度农业劳均耕地模型的建立 | 第32-38页 |
一 理论模型 | 第32-33页 |
二 数据与变量 | 第33-35页 |
三 估计结果 | 第35-38页 |
第六章 基本结论和土地与劳动力优化配置对策 | 第38-42页 |
一 基本结论 | 第38-39页 |
二 土地与劳动力优化配置对策 | 第39-42页 |
(一)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加速土地流转 | 第39页 |
(二)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 | 第39页 |
(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 第39-40页 |
(四)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他们的社会福利水平 | 第40-41页 |
(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