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自助行为的概述 | 第11-28页 |
第一节 自助行为的渊源 | 第11-21页 |
一、自助行为的由来 | 第11-12页 |
二、自助行为的涵义 | 第12-15页 |
三、自助行为与其他相关行为的比较 | 第15-21页 |
第二节 自助行为的性质界定 | 第21-23页 |
一、自助行为符合民事权利救济权的要求 | 第21-22页 |
二、自助行为符合民事抗辩权的法律效果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自助行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23-28页 |
一、民事法律对自助行为的规制仍为空白 | 第23-25页 |
二、在现行民事权利保障体系中,私力救济制度不完善,且操作性不强 | 第25-26页 |
三、留置行为不能满足私力救济多样性的客观需要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我国确立自助行为的必要性及其法理价值基础 | 第28-37页 |
第一节 自助行为在我国私力救济体系中缺位的原因 | 第28-31页 |
一、对自助行为本身的法理价值缺乏较全面的认识 | 第28-30页 |
二、我国民法现行私力救济体系本身存在局限性 | 第30页 |
三、自助行为的构成要件及行为界限尚难以形成统一的判断标准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在我国设立自助行为的必要性 | 第31-34页 |
一、有利于健全民事权利保障体系 | 第31-32页 |
二、有利于社会实现对自助行为的法律控制 | 第32页 |
三、有利于实现对不法侵害人的教育和惩戒,发挥私法自治功能 | 第32-33页 |
四、有利于降低权利救济成本,提高权利救济效率 | 第33-34页 |
第三节 自助行为得以确立的法理基础 | 第34-37页 |
一、符合民法尊重与保护人的权利的本质要求 | 第34-35页 |
二、符合法的正义与秩序的价值要求 | 第35-36页 |
三、符合自然法对人性的尊重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我国自助行为的界定 | 第37-53页 |
第一节 采取自助行为的原则 | 第37-39页 |
一、自助行为不得滥用 | 第37-39页 |
二、自助行为不得违反诚实信用基本原则 | 第39页 |
三、自助行为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 | 第39页 |
第二节 合理设定自助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39-44页 |
一、关于自助行为构成要件 | 第39-43页 |
二、关于自助行为与侵权行为的区别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自助行为的类型化和限度控制 | 第44-49页 |
一、对财产的自助行为 | 第44-47页 |
二、对人身的自助行为 | 第47-48页 |
三、自助行为的行为限度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建立自助行为的立法建议 | 第49-53页 |
一、自助行为在未来民法典中所处的章节位置 | 第50-51页 |
二、确立民事审判实践对自助行为的司法认定标准 | 第51-52页 |
三、完善以提倡民事权利救济多元化为核心的法律文化体系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