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问题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一、历史背景 | 第8页 |
二、现实背景 | 第8-9页 |
三、理论背景 | 第9-10页 |
四、选题的缘由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探讨 | 第13-23页 |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流失的综述 | 第13-15页 |
一、大学生村官流失之显性与隐性 | 第13页 |
二、影响大学生村官显性与隐性流失的因素 | 第13-14页 |
三、评述及本研究的基本概念确定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组织承诺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一、组织承诺的涵义 | 第15页 |
二、组织承诺的维度 | 第15-17页 |
三、组织承诺的测量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离职倾向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一、离职倾向的涵义 | 第18页 |
二、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与模型 | 第18-21页 |
三、离职倾向的测量 | 第21-22页 |
第四节 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相关的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假设 | 第23-34页 |
第一节 研究基本架构 | 第23-24页 |
一、自变量的设置 | 第23页 |
二、因变量的设置 | 第23页 |
三、个人属性变量的设置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第三节 量表的形成 | 第25-27页 |
一、各项变量的定义 | 第25页 |
二、量表设计与修订 | 第25-27页 |
第四节 量表的预测 | 第27-34页 |
一、小样本数据信度检验 | 第28-29页 |
二、小样本数据效度检验 | 第29-31页 |
三、大样本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34-45页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7页 |
一、样本个人属性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34-35页 |
二、样本集中与离散趋势分析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样本差异性分析 | 第37-41页 |
一、性别对组织承诺或离职倾向的差异性检验 | 第37-38页 |
二、年龄对组织承诺或离职倾向的差异性检验 | 第38页 |
三、学历对组织承诺或离职倾向的差异性检验 | 第38-39页 |
四、在岗年限的对组织承诺或离职倾向的差异性检验 | 第39页 |
五、城乡来源的对组织承诺或离职倾向的差异性检验 | 第39-40页 |
六、婚恋状况的对组织承诺或离职倾向的差异性检验 | 第40-41页 |
第三节 相关性分析 | 第41-43页 |
一、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相关性分析 | 第41页 |
二、组织承诺的各维度与离职倾向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3页 |
第四节 回归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5-5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一、均值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二、假设检验结果 | 第46页 |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管理建议 | 第46-48页 |
一、以合理且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理想承诺 | 第46-47页 |
二、建立完善合理的薪酬制度,以提高继续承诺 | 第47-48页 |
三、建立融洽、和谐的组织氛围,以提升情感承诺 | 第48页 |
第三节 研究限制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 第49-51页 |
附录1 初始量表 | 第51-53页 |
附录2 正式量表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