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绪论第13-27页
 一、研究背景第13-15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3页
 三、研究意义第23-25页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5-27页
第一章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概念与特征第27-39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27-28页
 第二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概念界定第28-35页
  一、现有观点的梳理第28-34页
  二、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界定第34-35页
 第三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特征第35-39页
  一、主体的特定性第36页
  二、地位的平等性第36-37页
  三、目的的行政性第37页
  四、过程的合意性第37-38页
  五、协议的要式性第38-39页
第二章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缔结权第39-72页
 第一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缔结权的法律依据第39-43页
  一、宪法第39-40页
  二、组织法和程序法第40-41页
  三、其他法律及行政法规第41-42页
  四、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第42-43页
 第二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对法律保留原则的挑战第43-49页
  一、法律保留原则的内涵第43-44页
  二、法律保留原则的适用范围第44-46页
  三、区域政府合作协议与法律保留原则第46-49页
 第三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第49-51页
  一、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挑战第49页
  二、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第49-51页
 第四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缔结中权力的博弈与整合第51-64页
  一、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权力的“放”与“收”第51-60页
  二、地方政府之间权力的“舍”与“得”第60-64页
 第五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缔结权的法律属性第64-69页
  一、缔结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行政权力类型第64-65页
  二、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缔结行为属于行政行为第65-67页
  三、缔结权属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第67-69页
 第六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缔结权的法治化路径第69-72页
  一、公法模式为主导,私法模式为补充第69-70页
  二、不需要单独立法第70页
  三、以程序规范为主第70-71页
  四、由国家统一立法第71-72页
第三章 域外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经验与启示第72-105页
 第一节 美国州际协定与州际行政协议第72-83页
  一、美国国家结构形式与州际合作第72-73页
  二、州际协定第73-80页
  三、州际行政协议第80-83页
 第二节 西班牙《公共行政机关及共同的行政程序法》与协作协议第83-89页
  一、西班牙行政区划及西班牙宪法第83-84页
  二、西班牙《公共行政机关及共同的行政程序法》的相关规定第84-89页
 第三节 日本《地方自治法》与广域行政第89-97页
  一、日本行政区划及地方自治第89-92页
  二、日本《地方自治法》的相关规定第92-97页
 第四节 我国台湾地区“地方制度法”、“行政程序法”与行政契约第97-100页
  一、我国台湾地区行政契约的特点第97-99页
  二、我国台湾地区行政契约的不足之处第99-100页
 第五节 对域外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评价第100-105页
  一、法制化程度较高第100-101页
  二、地方政府之间地位平等且自治权较大第101-102页
  三、合作协议是区域政府之间正式合作的主要形式第102页
  四、大多设置了专门机构来保障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履行第102-103页
  五、非正式的区域政府合作弥补正式合作的不足第103页
  六、注重纠纷解决机制第103-105页
第四章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实体规范第105-147页
 第一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缔结主体第105-114页
  一、各级地方政府第105-108页
  二、各级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第108-109页
  三、被授权的组织与受委托的组织第109-110页
  四、中央政府第110-112页
  五、其他机关与组织第112-114页
 第二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原则第114-122页
  一、行政法原则第115-118页
  二、合同法原则第118-122页
  三、区域政府合作协议原则的适用第122页
 第三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基本条款第122-131页
  一、区域政府合作协议基本条款的重要性第122-123页
  二、区域政府合作协议基本条款的内容第123-131页
 第四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效力第131-138页
  一、区域政府合作协议之间的效力关系第131-133页
  二、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法律效力等级第133-138页
 第五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履行第138-147页
  一、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履行主体第138-143页
  二、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履行方式第143-147页
第五章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程序设计第147-191页
 第一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缔结程序第147-154页
  一、合作意向的达成第147-148页
  二、磋商与谈判第148-150页
  三、起草第150-152页
  四、通过第152-153页
  五、签署第153-154页
 第二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批准与备案第154-163页
  一、批准与备案的区别第154-155页
  二、需要批准或备案的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范围第155-159页
  三、批准或备案的主体第159-163页
 第三节 公众参与程序第163-170页
  一、公众参与的含义第163-164页
  二、公众参与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重要性第164-165页
  三、公众参与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情形和方式第165-169页
  四、行政主体对公众参与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回应第169-170页
 第四节 纠纷解决机制第170-186页
  一、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纠纷出现的原因第170-172页
  二、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纠纷的性质第172-173页
  三、违约责任的承担形式第173-178页
  四、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纠纷解决方式第178-186页
 第五节 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修改与终止程序第186-191页
  一、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修改第186-189页
  二、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的终止第189-191页
结语第191-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19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98-200页
附录一:区域政府合作协议示范性文本第200-201页
附录二:本文所引用的区域政府合作协议文本的目录第201-203页
附录三:苏通科技产业园调研报告第203-211页
致谢第211-213页

论文共2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适应研究
下一篇:劳动法域外效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