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10页 |
1. 对社会道德现状的思考 | 第8-9页 |
2. 对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 | 第9页 |
3. 对学生发展需求的思考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 文献研究 | 第13页 |
2. 课堂观察 | 第13页 |
3. 访谈调查 | 第13-14页 |
一、体验教学概论 | 第14-20页 |
(一)体验的释义 | 第14-15页 |
(二)体验教学的基本特征 | 第15-17页 |
1. 基础:学生的体验学习 | 第15-16页 |
2. 核心:关注生命的成长 | 第16-17页 |
3. 目标:知情意行的统一 | 第17页 |
(三)体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1. 哲学基础:生命哲学 | 第18页 |
2.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 第18-19页 |
3. 学习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现状分析 | 第20-40页 |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的适切性 | 第20-24页 |
1. 体验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在规定性 | 第20-21页 |
2. 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体验教学的意义 | 第21-24页 |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的主要特点 | 第24-31页 |
1. 生活性 | 第25-27页 |
2. 开放性 | 第27-29页 |
3. 实践性 | 第29-31页 |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 第31-40页 |
1. 应试教育思想束缚了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的实施 | 第31-32页 |
2. 教育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的发展 | 第32-34页 |
3. 体验学习的局限性限制了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的开展 | 第34-35页 |
4.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影响了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的效果 | 第35-40页 |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实施建议 | 第40-56页 |
(一)整合课程资源,丰富体验内容 | 第40-44页 |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 | 第40-41页 |
2. 有效开发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 第41-42页 |
3.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 第42-43页 |
4. 不断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 | 第43-44页 |
(二)优化教学过程,创新体验方式 | 第44-51页 |
1.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 第44-45页 |
2. 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 第45-47页 |
3. 有效促进师生对话交流 | 第47-49页 |
4.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 第49-51页 |
(三)改进教学评价,增强体验实效 | 第51-56页 |
1. 评价内容多维化 | 第52页 |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52-53页 |
3. 评价方式多样化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注释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