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导论 | 第9-14页 |
(一)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9-11页 |
1、 贯彻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 | 第9页 |
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 | 第9-10页 |
3、 实施初中生“立体法制教育”的需要 | 第10-11页 |
(二) 法制教育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页 |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 研究的思路 | 第13页 |
2、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一、 初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 | 第14-16页 |
(一) 有利于规范初中生的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 第14-15页 |
(二) 有利于帮助初中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第15页 |
(三) 有利于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 第15-16页 |
二、 当代初中生法制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6-20页 |
(一) 调查说明 | 第16页 |
(二) 现状与分析 | 第16-20页 |
三、 初中生法制教育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一) 初中生法制教育的特点 | 第20-22页 |
1、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2、 教育内容的选择性 | 第21页 |
3、 教育方式的灵活性 | 第21-22页 |
(二) 初中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分析 | 第22-23页 |
四、 进一步完善当代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第23-30页 |
(一) 政府重视,是保障法制教育有效实施的先决条件 | 第23-24页 |
(二) 学校落实,是确保法制教育有效实施的决定性力量 | 第24-28页 |
1、 加强重视,提高管理,完善学校法制教育体制 | 第24-25页 |
2、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 第25-27页 |
3、 全面利用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 | 第27-28页 |
(三) 家庭熏陶,是巩固法制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 第28-29页 |
1、 建设和谐家庭,父母争当模范 | 第28-29页 |
2、 家校联合,学习科学的法制教育方法 | 第29页 |
3、 部门合作,开展普法教育进家庭活动 | 第29页 |
(四) 部门联动、资源整合是形成“立体法制教育网络”的最终环节,也是达到法制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注释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