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公共服务建设研究--以太原市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国内外关于传统公共服务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下公共服务的研究 | 第16-18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20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0-2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阐述 | 第23-28页 |
·智慧城市及公共服务的涵义 | 第23-24页 |
·智慧城市的涵义 | 第23-24页 |
·公共服务的涵义 | 第24页 |
·理论渊源 | 第24-27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5-27页 |
·智慧城市理论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智慧城市下太原公共服务现状 | 第28-38页 |
·太原市智慧城市发展概述 | 第28-33页 |
·发展背景 | 第28页 |
·发展现状 | 第28-33页 |
·太原市智慧城市下公共服务成就 | 第33-37页 |
·公共交通卓有成效 | 第33-34页 |
·公共医疗渐入人心 | 第34-36页 |
·公共环境深入推进 | 第36页 |
·公共意识稳步提升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智慧太原下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46页 |
·公共服务建设存在问题 | 第38-43页 |
·行政人员服务意识落后 | 第38-39页 |
·公共利益弱化 | 第39页 |
·政府服务能力范围有限 | 第39-40页 |
·政策实施协调难度大 | 第40-41页 |
·过度重视技术手段 | 第41-42页 |
·公民参与机制缺乏 | 第42-43页 |
·智慧城市下公共服务建设缺乏的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宏观环境的影响 | 第43-44页 |
·微观环境的影响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未来发展路径 | 第46-54页 |
·树立服务意识 | 第46-48页 |
·思想上“以人为本” | 第46-47页 |
·行动上“服务至上” | 第47页 |
·态度上“责任到位” | 第47-48页 |
·明确公共利益 | 第48-49页 |
·重视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建构 | 第49-50页 |
·人民是第一参与主体 | 第49-50页 |
·提供其他主体参与机会 | 第50页 |
·加强多部门联动 | 第50-51页 |
·提高公共服务技术手段 | 第51页 |
·规范制度管理 | 第51-53页 |
·注重参与意识培养 | 第51-52页 |
·增加参与渠道 | 第52-53页 |
·进一步强化制度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1.结论 | 第54页 |
2.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