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国家层面背景 | 第14-15页 |
·上海层面背景 | 第15-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实践意义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智能化养老服务内涵研究 | 第17-19页 |
·国内外智能化养老服务研究的主要视角 | 第19-22页 |
·研究评述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 第23-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智能化养老服务概述 | 第26-43页 |
·智能化养老服务界定 | 第26-28页 |
·智能化的定义及分类 | 第26页 |
·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内涵 | 第26-28页 |
·智能化养老服务的主要类型 | 第28页 |
·智能化养老服务的相关理论 | 第28-29页 |
·人的生命周期理论 | 第28-29页 |
·马斯洛需求理论 | 第29页 |
·系统论 | 第29页 |
·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 第29-37页 |
·社会资源的分散性 | 第29-30页 |
·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意愿 | 第30页 |
·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 第30-31页 |
·现有养老服务与老年人需求的不对等 | 第31-36页 |
·为老服务劳动力资源不足 | 第36-37页 |
·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 第37-43页 |
·政策可行性 | 第37-40页 |
·技术可行性 | 第40页 |
·经济可行性 | 第40-43页 |
第三章 上海市智能化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 第43-62页 |
·上海市智能化养老服务的若干模式 | 第43-54页 |
·政府购买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 | 第43-46页 |
·政企合作提供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 | 第46-49页 |
·政府与社会组织协作提供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 | 第49-54页 |
·上海市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行特点 | 第54-57页 |
·政府购买型模式的运行特点 | 第55-56页 |
·政企合作型模式的运行特点 | 第56页 |
·政社协作型模式的运行特点 | 第56-57页 |
·上海市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比较分析 | 第57-61页 |
·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共同点 | 第57-58页 |
·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差异 | 第58-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上海市智能化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62-81页 |
·上海市智能化养老服务的问卷调查 | 第62-64页 |
·调查问卷设计与目的 | 第62页 |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 第62页 |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62-64页 |
·上海市智能化养老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64-75页 |
·智能化养老服务机制尚未建立 | 第65页 |
·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偏低 | 第65-67页 |
·老年人接受智能化养老服务有障碍 | 第67-73页 |
·服务内容比较单一 | 第73-75页 |
·上海市智能化养老服务发展问题的成因 | 第75-79页 |
·政府投入不足 | 第76-77页 |
·企业缺少参与动力 | 第77页 |
·社会组织缺乏参与能力 | 第77页 |
·老年人所在单位与家庭力量未充分发挥 | 第77-79页 |
·社区智能化养老服务的调查总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城市智能化养老服务的主要经验 | 第81-88页 |
·国内外城市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总体发展情况 | 第81页 |
·国内城市智能化养老服务的主要经验 | 第81-84页 |
·苏州市沧浪区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发展及主要作法 | 第81-82页 |
·武汉市桥西社区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发展及主要作法 | 第82-84页 |
·国外城市智能化养老服务的主要经验 | 第84-86页 |
·英国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发展及主要作法 | 第84-85页 |
·美国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发展及主要作法 | 第85页 |
·日本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发展及主要作法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页 |
·国内外城市智能化养老服务的主要启示 | 第86-88页 |
·依托智慧城市背景推动发展 | 第86页 |
·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内容 | 第86-87页 |
·鼓励多主体合作参与 | 第87页 |
·实行多层次服务方式 | 第87页 |
·合理设计服务平台 | 第87页 |
·警惕智能技术运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87-88页 |
第六章 完善上海市智能化养老服务的目标模型及解决对策 | 第88-107页 |
·完善上海市智能化养老服务的目标模型 | 第88-98页 |
·服务对象 | 第91页 |
·服务运行模式 | 第91页 |
·服务内容 | 第91-97页 |
·智能终端 | 第97页 |
·服务层次 | 第97-98页 |
·实现目标模型的原则及可行性分析 | 第98-101页 |
·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指导政策 | 第98-99页 |
·智能化养老服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99页 |
·目标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 第99-101页 |
·完善上海市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具体对策 | 第101-107页 |
·加快政府体制改革 | 第101-102页 |
·加快建立智能化养老服务机制 | 第102-103页 |
·深化智能化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 第103-105页 |
·提高社会和家庭参与程度 | 第105页 |
·完善服务内容和提高服务质量 | 第105-10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3页 |
附录 | 第113-11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