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麦麸为基质的红曲霉的固态发酵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固态发酵 | 第10-11页 |
| ·红曲霉的抗氧化性 | 第11-13页 |
| ·红曲霉简介 | 第11页 |
| ·红曲霉的抗氧化活性 | 第11-12页 |
| ·红曲霉中抗氧化活性物质 | 第12-13页 |
| ·大麦麦麸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13-14页 |
| ·大麦素和原花色素 | 第13-14页 |
| ·多酚类物质 | 第14页 |
| ·本课题立项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麦麸固态发酵菌种的筛选 | 第16-25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实验材料 | 第16-18页 |
| ·实验试剂 | 第16-17页 |
|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 ·微生物样品来源 | 第17页 |
| ·菌种 | 第17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17-18页 |
| ·麦麸固态发酵产物和提取液的制备 | 第18页 |
| ·主要实验试剂的制备 | 第18页 |
|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 ·接种方法 | 第18-19页 |
| ·培养方法 | 第19页 |
|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方法 | 第19页 |
|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方法 | 第19页 |
| ·固态发酵生物量测定方法 | 第19页 |
| ·红曲霉真菌的菌种鉴定 | 第19-2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 ·红曲霉筛选结果 | 第20-21页 |
| ·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21-22页 |
| ·生物量的比较 | 第22-23页 |
| ·红曲霉真菌的菌株鉴定结果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培养条件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25-32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培养基的处理 | 第26页 |
| ·发酵产物 | 第26页 |
| ·空白对照 | 第26页 |
| ·DPPH测自由基清除能力方法 | 第26-27页 |
| ·总酚含量测定方法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 ·培养基成分对产物抗氧化性能力的影响 | 第27-30页 |
| ·温度对产物抗氧化性能力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抗氧化性的研究 | 第32-42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 ·麦麸固态发酵Y221的制备 | 第33页 |
| ·发酵产物中活性物质的提取 | 第33页 |
| ·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 | 第33页 |
| ·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考察 | 第33-35页 |
| ·结果和分析 | 第35-41页 |
| ·发酵产物中阿魏酸含量测定结果 | 第35-36页 |
| ·发酵麦麸抗氧化性能考察 | 第36-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2页 |
| ·创新点 | 第42-43页 |
| ·展望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