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拟南芥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基因AtVDACs功能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缩略词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7页
   ·线粒体的膜系统第10-11页
   ·VDAC的结构和性质第11-17页
     ·VDAC的鉴定和电生理性质第11-13页
     ·VDAC的序列特征第13-14页
     ·VDAC的结构第14-17页
   ·VDAC的功能第17-26页
     ·VDAC蛋白亚细胞定位第17-18页
     ·VDAC参与线粒体的功能调控第18-19页
     ·VDAC参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第19-20页
     ·植物VDAC的功能第20-26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7-41页
   ·实验材料第27-28页
     ·植物材料第27页
     ·菌株材料第27页
     ·主要载体第27页
     ·主要酶和试剂第27-28页
   ·实验仪器第28页
   ·培养基及常用溶液第28-30页
     ·培养基配制第28-29页
     ·常用溶液配制第29-30页
   ·实验方法第30-41页
     ·拟南芥的种植与培养第30页
     ·拟南芥基因组DNA提取第30页
     ·拟南芥总RNA提取第30-31页
     ·反转录第31页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第31页
     ·大肠杆菌质粒DNA提取第31-32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以及质粒或连接产物转化第32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和转化第32-33页
     ·农杆菌介导的外源基因转化拟南芥植株第33-34页
     ·酵母双杂交实验第34-35页
     ·荧光素酶互补成像实验第35页
     ·GUS组织化学染色第35-36页
     ·苯胺蓝染色观察体内花粉管生长第36页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雌配子体发育第36页
     ·拟南芥花粉的亚历山大染色第36-37页
     ·拟南芥花粉核的DAPI染色第37页
     ·拟南芥花粉体外萌发实验第37-38页
     ·拟南芥线粒体的分离第38-39页
     ·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力测定第39页
     ·荧光素酶法测定ATP含量第39-40页
     ·Rhodamine 123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第40-41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1-66页
   ·AtYDAC1-AtVDAC4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第41-47页
   ·AtVDAC1-AtVDAC4突变体表型观察第47-48页
   ·突变体vdacl-3表型观察与分析第48-59页
     ·突变体vdacl-3花器官发育异常第48-50页
     ·突变体vdacl-3植株角果短小、结实率降低第50-51页
     ·转入AtVDACl基因可以恢复突变体vdacl-3的表型第51-53页
     ·AtVDAC1基因突变影响雌性发育第53-56页
     ·AtVDAC1基因突变影响雌配子体发育第56-58页
     ·突变体vdacl-3雄配子体发育未受影响第58-59页
   ·AtVDAC1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59-61页
     ·AtVDAC1基因广泛表达于植物各组织和器官第59-61页
     ·融合GFP的AtVDAC1蛋白定位于线粒体第61页
   ·AtVDACl参与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第61-63页
     ·突变体vdacl-3线粒体ATP合成速率降低第61-62页
     ·突变体vdacl-3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第62-63页
   ·AtVDAC1-AtVDAC4与动蛋白AtKP1互作分析第63-66页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第66-71页
   ·AtVDAC1、2和4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66-67页
   ·AtVDAC1参与雌性生殖发育过程第67-69页
   ·AtVDAC1参与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第69-70页
   ·展望第70-71页
第五章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7页
附录第87-90页
致谢第90-92页
作者简历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双歧杆菌BBMN68抗胆盐胁迫反应机制及双组分系统在胆盐胁迫应答中的作用
下一篇:不同干扰作用下microRNA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和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