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8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学费 | 第18页 |
·营利性民办高校 | 第18页 |
·学费定价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第2章 营利民办高校学费定价的依据与影响因素 | 第20-30页 |
·营利民办高校学费定价的依据 | 第20-23页 |
·营利民办高校学费定价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营利民办高校学费定价的现实依据 | 第22-23页 |
·营利民办高校学费定价的法律依据 | 第23页 |
·营利民办高校学费定价影响因素 | 第23-30页 |
·政府宏观政策 | 第23-24页 |
·市场条件 | 第24-27页 |
·学校自身状况 | 第27-29页 |
·学生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 第29-30页 |
第3章 营利民办高校学费定价的现存问题 | 第30-36页 |
·学费定价过高 | 第30-32页 |
·学费绝对水平过高 | 第30-31页 |
·学费增长过快 | 第31-32页 |
·学费定价不合理 | 第32-34页 |
·学费定价标准不明确 | 第32页 |
·学费定价原则不合理 | 第32-33页 |
·学费定价方法不科学 | 第33-34页 |
·学费定价不透明 | 第34页 |
·学校未能有效公开营利民办高校学费定价的有关程序和信息 | 第34页 |
·社会利益相关者未能有效地参与和监督 | 第34页 |
·法律界限模糊 | 第34-36页 |
第4章 营利民办高校学费定价指标与方法的建构 | 第36-45页 |
·营利民办高校学费定价的基本原则 | 第36-38页 |
·能力支付原则 | 第36页 |
·利益获得原则 | 第36页 |
·效率原则 | 第36-37页 |
·经济效益原则 | 第37页 |
·公益性原则 | 第37-38页 |
·营利民办高校学费定价的指标体系 | 第38-41页 |
·学费定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 第38页 |
·民办高校的学费指标体系 | 第38-40页 |
·民办高校学费定价综合体系 | 第40-41页 |
·营利民办高校学费定价的具体方法 | 第41-45页 |
·依据市场定价的方法 | 第42页 |
·成本导向的定价策略 | 第42-43页 |
·市场导向和成本导向相结合进行定价的方法 | 第43页 |
·民办高校应如何选择制定学费标准的方法 | 第43-45页 |
第5章 营利民办高校学费定价指标与方法的验证—以武汉电子信息专修学院为例 | 第45-50页 |
·确定武汉电子信息专修学院的成本指标 | 第45-46页 |
·成本基数 | 第45页 |
·成本变化系数 | 第45-46页 |
·确定武汉电子信息专修学院的市场指标 | 第46-47页 |
·居民收入的变化 | 第46页 |
·市场供求状况 | 第46-47页 |
·教育竞争情况 | 第47页 |
·办学风险(R) | 第47页 |
·利用指标体系制定的武汉电子信息专修学院的学费标准 | 第47-48页 |
·对武汉电子信息专修学院学费水平的评价 | 第48-50页 |
·多数学科与专业的学费定价合理,少数有待调整 | 第48-49页 |
·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学费定价的影响,学费标准较为多样化 | 第49-50页 |
结束语: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0页 |
二、对策 | 第50页 |
三、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