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地板辐射供暖的特点及发展简史 | 第10-11页 |
|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特点 | 第10页 |
|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发展简史 | 第10-11页 |
| ·热管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太阳能采暖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国外太阳能采暖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国内太阳能供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2 热管的理论研究 | 第16-23页 |
| ·热管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 第16-20页 |
| ·热管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 ·热管的特点 | 第17页 |
| ·热管的分类 | 第17-20页 |
| ·热管的传热极限 | 第20页 |
| ·热管的设计 | 第20-23页 |
| ·液体的工质 | 第20-21页 |
| ·吸液芯 | 第21-22页 |
| ·充液量 | 第22-23页 |
| 3 热管地板辐射供暖的实验设计 | 第23-28页 |
| ·实验目的及原理 | 第23-24页 |
| ·实验目的 | 第23页 |
| ·实验原理 | 第23-24页 |
| ·实验地点及时间 | 第24页 |
| ·实验装置 | 第24-25页 |
| ·实验内容 | 第25-26页 |
| ·测量方法 | 第26-27页 |
| ·测温原理 | 第26页 |
| ·测点布置 | 第26-27页 |
| ·数据记录方法 | 第27页 |
| ·实验步骤 | 第27-28页 |
| 4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8-50页 |
| ·热管冷凝段的自然冷却实验 | 第28-37页 |
| ·铜—甲醇热管冷凝段和蒸发段长度比 6 : 1 工况 | 第28-30页 |
| ·铜—甲醇热管冷凝段和蒸发段长度比 3 : 1 工况 | 第30-32页 |
| ·铜—甲醇热管冷凝段和蒸发段长度比 1.8 : 1 工况 | 第32-34页 |
| ·铜—水热管冷凝段和蒸发段长度比为 6 : 1 工况 | 第34-37页 |
| ·热管工质和蒸发段长度的选择 | 第37-38页 |
| ·热管加热混凝土块实验 | 第38-49页 |
| ·单根热管加热 30×30cm2混凝土块 | 第39-41页 |
| ·两根热管加热 30×30cm2混凝土块 | 第41-45页 |
| ·两根热管加热 50×50cm2混凝土块 | 第45-47页 |
| ·地暖管加热 30×30cm2混凝土块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5 太阳能供暖系统及新型热管 | 第50-61页 |
| ·太阳能供暖系统简介 | 第50-52页 |
| ·被动式太阳能供暖 | 第50-51页 |
| ·主动式太阳能供暖 | 第51-52页 |
|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辅助热源 | 第52-54页 |
| ·锅炉 | 第53页 |
| ·热泵 | 第53-54页 |
| ·空气、水两介质太阳能供暖系统 | 第54-56页 |
| ·工作原理 | 第54-55页 |
| ·空气、水两介质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特点 | 第55-56页 |
| ·新型热管 | 第56-60页 |
| ·传统热管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 ·新型热管的设计 | 第57-59页 |
| ·气液分离式热管的特点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6 结论 | 第61-63页 |
|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61-62页 |
|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附录 | 第68页 |